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专稿】西工大:志愿服务闪耀核心价值观光辉
发布时间:2015-03-04 15:44:07 点击数: 来源:党委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3月4日电

编者按:志愿服务的精神是什么?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发扬和继承志愿精神,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追求;不在于外部环境氛围是否浓郁,而在于自我淡定的静心和崇高情怀;不在于时间和条件是否成熟,而在于我们身体力行、努力担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都是志愿者拥有的价值观,他们的爱心与行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践行。

只要我们摒弃抱怨,扔掉牢骚,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成为积极能量的推动者,社会就能多一些亮色,少一些负面和不良。更多人都具备了这种姿态,社会文明和道德发展就能更上一层楼。

每年的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视窗(西工大新闻网)”以“传承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为主题,特刊发专题稿件,旨在呼吁更多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志愿精神,为提升整个社会的优良精神面貌,做出自己也许微不足道却坚实有力的精神推动。

志愿精神因其彰显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精神特质,成为现代公共精神的主要内核,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元素。

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校党委着力引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抓手,把弘扬志愿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和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帮助,不断丰富大学文化。充分发挥学校知识和人才优势,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从身边志愿服务做起,并积极拓展延伸服务面向,为社会提供知识与智力支持,开辟了高校志愿服务的新路子。

志愿精神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志愿精神融入学生党建,形成助力学生成长新机制。长期以来,志愿服务在高校往往定位于“牺牲和奉献”,停留在一般性学雷锋活动层面上,存在“一陈风”、“一阵子”现象。我们认为,志愿服务应该面向大学生全面成长,将工作的视角延伸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西北工业大学自2005年以来开展了学生党建“三个一”工程(以下简称“三个一”工程),成为培育和践行志愿精神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党支部建好一个班,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名同学”。该工程的核心思想就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身边人做起,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工作中,带动同学共同进步。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11070401班班长、学生党员张宝亮负责帮扶旺2-840宿舍时,这个宿舍的6名同学人人都有不及格课程。按照“三个一”工程要求,张宝亮每天早晨都会去敲旺2-840的门,帮他们养成早起的习惯,督促宿舍成员听课、上自习;帮助宿舍里的贫困学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优点和特长……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旺2-840的6名学生不仅全部摘掉了考试不及格的帽子,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既建立起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也将互助互爱精神播撒在学生心中,更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有利途径。

为了使这项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下去,学校党委先后出台了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党建“三个一”工程活动指南和实施方案,建立了以申报、立项、评比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目前,参加学生党建“三个一”工程的学生支部和党员的覆盖面达到了100%,入党积极分子的覆盖面达到了70%以上。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三个一”工程已成为学生党员开展自愿服务的品牌,获得教育部党建创新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给予报道。

志愿精神融入扶贫帮困,爱心友善成为信仰和自觉。“扶贫帮困”是志愿服务的永恒主题,“扶贫帮困”志愿服务不仅对受助者提供帮扶,还通过爱心接力培育友善价值,增强施助者的社会责任感,成为道德实践助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围绕“扶贫帮困”这一主题,在志愿服务主体、服务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积极培育了一批服务品牌,持续开展爱心接力志愿服务。

“爱心直通车”是由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联合各地方校友分会共同发起的以资助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为主题的爱心公益活动。学校将爱心直通车活动的信息通过入学通知书寄达每个新生,由新生自愿申请参加。资助经费全部由新生所在地西工大校友捐赠,每位参加活动的新生获得一张火车票“直通西工大”,并为贫困学生发放3000至5000元助学金。自2004年开启至今,已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开展,获得资助的新生900多人。同时在学校发起成立“爱心社”,号召所有受助学生加入“爱心社”,以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帮助别人,让受助者成为施助者。“爱心直通车”爱心接力,激发校友、新生、往届生参与热情,让志愿服务善做善成。

西工大“阳光工程”志愿者服务团队通过组织义务家教、山村支教活动实现大学生“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服务目标。1998年成立至今,万余名大学生成为“阳光工程”志愿者,使8000多人(次)下岗职工子女和4000多人(次)山村儿童得到帮助,累计义务家教时间超过20万小时。“山区曙光”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6年,服务于贫困山区学龄儿童。先后有2200多名学生和20个学生班成为志愿者和“共建班级”。以“三个可乐瓶等于一支铅笔”为口号,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废品,变卖所得资金26000多元,资助山区贫困学生,共帮助陕西周至山区60多名儿童重返校园。“红凤工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5年,服务于陕西省妇联“红凤工程”及其相关公益事业。从最初以资助贫困女大学生为主,逐步发展为向关爱残障儿童、偏远地区支教、减防灾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

在西工大,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还有很多,“心++”、“爱心彩虹”、“人文爱心社”等一大批志愿服务队伍长年坚持扶贫帮困,不仅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坚守和执着,也让爱心友善成为信仰和自觉,使志愿精神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培养了学生责任担当和友善助人的良好品质。

志愿精神融入科技服务,拓展师生志愿服务新方向

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也是出思想出智慧的殿堂。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引领师生将知识和技术优势融入社会服务中,使“分享智慧,共赢人生”成为高校师生志愿服务的新方向。

2009年,“长安讲坛—科教陕西”启动, 西工大教师率先开讲。“科技陕西——西工大篇”,西北工业大学8位专家学者参加志愿讲解,就飞机设计、风力发电、微电机、卫星系统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西部网网络直播与网民互动,通过最新学科前沿知识介绍和成就展示,拓展受众的视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校科协每年都组织科普类公益活动。近年来,组织了青年科学家进校园、走进国防基地、走近山区乡村科普、“航空研学之旅”等系列公益志愿活动,举办科学展览、科普讲座、科研报告及赠送航空书籍、航模材料等近30场次。参加的教授及青年教师100余人(次),参加的研究生100余人次。最集中的时候,在6所中学同时展开科普活动,受到广大中学生的热情欢迎。2014年 11月27日,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新中国首位旗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立彬教授以“我的奥运人生,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在陕西城固北部山区水磑中心上了一堂弘扬奥运精神特别公开课,与山区师生分享自己的奥运人生。此行,王立彬还为城固全县优秀体育教师代表讲授了篮球公开课。

大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科技服务等志愿服务,突出强调大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学业特长和志趣爱好,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增长点。“用一年不算太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从甘西到陕南,从戈壁到秦岭,西工大研究生支教团走过16个年头,传递智慧,筑梦未来。与此相同,摆渡者青年志愿服务队、绿色行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星星火青年志愿者协会、计算机志愿者服务队、蓝色星火航海志愿者服务队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以“分享智慧、共赢人生”为宗旨,精心设计志愿者服务项目,将专业学习与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结合起来,传播文化、科普推广、启迪智慧,在“服务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中,实现思想提升和专业学习双丰收,不仅享受快乐与自豪,还不断提高了自身参与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

志愿精神融入敬老帮扶,构建志愿服务新体系

根据权威分析,我国社会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关,高校离退休人员群体也日益庞大。因高校的特点,高校离退休人员家庭中子女在外地包括在国外的比例较大,独居、失能老人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西工大现有离退休老同志2500多人,70岁以上空巢老人430多户,其中独居老人近30位。

为了更好地帮扶独居、失能老人,西北工业大学结合高校特点,提出“友邻互助,老少牵手”的思路,构建了红枫叶中老年志愿者协会牵手后勤集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三位一体”志愿服务新体系,为学校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三位一体”志愿服务体系明确:红枫叶中老年志愿者协会发挥牵引作用,了解掌握并分析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及需求,定期、不定期向其他两个愿者服务队提供相关信息;后勤集团共青团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根据红枫叶中老年志愿者协会提供的信息提供相应服务。“三位一体”志愿服务体系对所有服务对象进行系统划分明,明确服务内容和联动方式,确保“三位一体”长期协作,共同服务。

为了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志愿服务中把“敬老”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学校离退休党委和校团委联合推出了离退休人员“讲述一段历史,关爱一批青年”,青年学生“了解一位老人,增加一份阅历”的“四个一”活动。近百名离退休教职工和14个学院的258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活动,形成了“校史吾说”、“三育人”工作和“人生经历”3个序列80余篇材料,已出版两期《“四个一”访谈录》,在师生中产生广泛影响,发挥了大学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友邻互助,老少牵手”志愿服务新模式,贴近高校实际,回应校园养老敬老关切,拓展文化育人新途径,使校园志愿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把握新方向,探索新机制、开辟新途径,西工大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探索建立教职工志愿服务新常态。

(责任编辑:陈仲昌)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