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高山流水 惺惺相惜丨傅恒志、张岂之两位学界大师的世纪一“握”
发布时间:2016-11-19 14:04:11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傅恒志、张岂之两位学界大师的世纪一“握”

西工大新闻网11月19日电赵珍 郑真 郭肖 董泉润 摄影记者 张海兰 卢致宇 张阿娇)初冬的上午,空气略带几分寒意。87岁的傅恒志院士像往常一样,拄着拐杖向办公室走去。路上,一幅报告会的海报引起了他的注意:“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岂之教授报告会”,熟悉的名字勾起了数十年前的回忆,上世纪80年代,当傅恒志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时,张岂之正是西北大学的校长。同一时期同样的经历,让两位中国的材料学大师和历史学大家相互钦佩,惺惺相惜。

傅院士当即决定全程参加报告会。当天下午,他提前赶去会场,迎接老友的到来。整场报告会,傅院士认真聆听,全神贯注。报告会结束后,在校领导的陪同下,两位老人相互搀扶,走出会场。

     

临别时,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握双手,久久不愿松开,令人动容。

忆往事,叙当下,感慨万千。细柳微风,苍松翠柏,无不见证了这次跨越世纪的交谈。

     

这一握,彰大国之志,巍巍高温合金之巅意更浓

这一握,跨世纪之交,萋萋人文思想绿洲草更盛

两位大师的重逢,是思想与智慧的碰撞,是人文与科学的交融。

鬓发如霜怀壮志

老骥伏枥展雄风

耄耋沧桑心未泯

百战归来再相聚

     

西工大党委书记张炜与张岂之、傅恒志二老

见面相叙 说不尽几十年沧桑巨变

2016年11月17日,下午2:30,张岂之教授做客西工大翱翔名家讲堂。会场上早已人头攒动,同学们络绎不绝地赶到会场,想要尽早一睹这位国学大师的风采。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着这位老教授的到来。先生学贯古今、识通中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求学故事中,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趣味盎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张岂之先生在台上讲得精彩绝伦。

     

傅恒志院士在台下听得全神贯注。

     

     

他是一代材料宗师,是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培养出中国第一位铸造工程博士,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和定向组织超细化的概念。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技术发明奖3项,省部级奖11 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培养博士生50余名,出版专著6部。

2013年,傅恒志院士获“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他是一代国学大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及学术领导经验,主持过多项重大、重要科研项目。主编、自著的著作有18部,2001年以来主编完成的有《中国思想学术史编年》(6卷)、《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9册,400余万字)、《中国历史》6卷本。

2016年,张岂之教授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他们曾并肩而战,带领着陕西两所高校,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御风而行。

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前校长(1984-1992),傅恒志深具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在校长负责制的八年任期中,凭借自己的留学教育背景、享誉国际的学术威望和社会活动家的交际能力,为学校打开国际交流的大门,把西北工业大学一次次带出国门,推向世界。1985年以来,学校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航空部组织的两次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估,西工大均名列榜首;1992年国家教委公布的对全国高校科研的统计结果:科研经费西工大排序第四,获奖数名列第一。

     

担任西北大学校长(1985-1991)期间,张岂之勇于创新,引入合作办学机制,转变办学思路,冲破条块分割的体制束缚,积极开展横向合作,带领学校走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在他的引领下,学校先后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文博学院、石油化学化工学院,办学规模和层次极大提高。1988年,西北大学被原国家教委列为全国6所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改革仅仅10年后,西北大学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人数6700多人,专业35个,校园建设生机勃勃。

     

他们共同见证了NPU&NWU的发展,见证了一代代西工大人和西大人的成长和成才。

忆往昔峥嵘岁月

回首峥嵘岁月,多数人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联大,但对于同时期存在于陕西地区的西北联大却知之甚少。在那段国家和民族的艰苦岁月里,“西北联大”真正成为了一所“飞机炸不倒、艰苦难不倒”的抗战大学,被誉为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圣地”。

人们更不知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前身都是西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傅恒志院士曾自述:“埋首研究工作,不知老之已至。看看,还有这么多工作需要去做,况正值空前大好时机,更当有所作为。来日虽已不多,愿将它奉献给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共产主义。”

     

傅恒志青年时期

张岂之教授曾坦言:“西安即古长安,文化积淀深厚。我有机会在这里的综合大学教书,又有老师的指教,应当是最理想的职业场所,我于1952年底兴致勃勃来到西安西北大学,当时西大百废待兴,生活艰苦,我没有悔意。”

     

张岂之旧照

两位大师用一生实践着他们的自白。如今,二老虽已为教育名家、学术擎柱,仍为教育兴国奋斗不已,崇德治学,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公诚勇毅,扬民族之重器

公诚勤朴,融世界之精粹

飞天巡洋,铸大国之利剑

勤奋求实,强西北之威严

抗战烽火,滚滚硝烟

风风雨雨,一路走来

从“坝上长夜古路灯火”的西北工学院到今天“逐梦蓝天航空人”的西北工业大学

从“抗战中教育圣地”的西北联大到今天“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西北大学

携手与共,执手前行!

                                                              (编辑:郑真)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