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人民网】苗山深处笙歌起,翱翔千里向远方
发布时间:2018-01-25 17:20:38 点击数: 来源:人民网,

西工大新闻网1月25日电 人民网教育频道头条报道我校研究生赴广西融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原文如下:

“我来自陕西安康旬阳县的一个小镇,父母是地地道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同你们一样,也是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

1月16日晚,在苗岭大山深处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一场励志报告会在融水中学开讲。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的硕士生鲁晓莉娓娓讲述着自己“知识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

“如果你们曾经经历苦难或者正处于苦难之中,请不要胆怯,因为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台上的鲁晓莉自信从容,笑语盈盈。而在六年前,家庭贫困的她在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下才得以进入大学学习。

一月的融水县,夜晚气温只有几度。一千多名高三学生端坐在操场中央,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期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的硕士生吉申莘升起了学校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不断闪烁的红色指示灯映照着幽暗夜空,嗡嗡轰鸣声中,现场一片沸腾。

“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眼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也许这样的经历,会在他们心里埋下梦想的种子,等待着发芽的一天。”吉申莘说。

跋涉千里 奔赴苗山

从西北工业大学所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到融水县,距离超过1500公里。1月15日至20日,西工大的12名研究生从校园启程奔赴大苗山,代表全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与当地六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

被称为“芦笙之乡”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下辖101个贫困村。2015年底,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安排,广西融水县、融水县安太乡江竹村成为西北工业大学定点扶贫县和定点扶贫村。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教。为激励贫困学子发奋图强,以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西工大在融水县设立了设立翱翔奖学金。2017年,15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获得20余万奖励。

此次融水之行的西工大研究生,同样也是校园中的佼佼者。根据西北工业大学“一对一”结对帮扶方案,作为学校优秀学生代表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将与融水县150名翱翔奖学金获得者形成结对,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帮扶。

带队的西工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业务主管徐方暖说,一方面希望研究生们为融水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另一方面,对于这批90后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在贫困帮扶中,使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国情、提高责任意识、增强担当能力。”

手写书信 汇聚暖流

从当晚抵达融水开始,研究生们就步履不停:听取当地扶贫干部介绍情况、走进融水中学为同学答疑解惑、在励志报告会上演讲、看望帮扶的贫困学子……

在“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奖获得者代表融水帮扶结对学生”座谈会上,12名研究生代表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帮扶的融水中学生。鲁晓莉对口的学生名叫吴霜,来自和睦镇上木村,在融水民族中学读初二。父亲种田,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家庭贫困的小吴显得腼腆内向。座谈会结束时,她收到了鲁晓莉送给她的暖心礼物和一封手写信。

“我们出身贫苦,我们求学不易,我们肩负重任。这些在日后都会成为内心力量的源泉,让我们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娟秀的字迹跃然纸上。在信封中,鲁晓莉还特意塞进一张纸条,认真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因为命运相似,所以才感同身受。”鲁晓莉说,“小时候,村里唯一的学校与家有一座山的距离。冬天,山路冻得坚硬,我提溜着个漏洞饭盆做的小火盆边走边取暖,经常一不留神脚底打滑就摔倒在山上。我希望用我的经历去鼓励她,无论多么艰苦,努力学习是一条最好走、走得长远的道路之一。”

融水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的壮族女孩韦佳佳同样收到了帮扶她的硕士生闫峰的信。16开的信纸,闫峰密密麻麻写了三页。从求学态度、学习方法到人生抉择,他把自己成长的感悟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

徐方暖介绍,在出发之前,每位研究生都给对口扶贫的中学生手写了信。“现在对贫困学生在物质上的资助方式越来越多,但是作为大山中的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给予人生道路上正确的指引。”

在采访中,14岁吴霜向记者透露,由于母亲在外打工,有时候一年都见不到面。“这封信像一股远方的暖流,希望以后可以向晓莉姐姐请教一些学习的问题,还有交流一些心事。”吴霜说。

走访家庭 点燃希望

多年来,融水县山高路远的恶劣自然环境为当地埋下“穷根”。为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在随后的几天中,12名研究生们兵分三路,向苗山更深处进发,前往下辖乡村走访贫困家庭。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从融水县城到韦佳佳家所居住的三防镇乃文村在群屯只有不到80公里,但是闫峰和同行的同学们在泥泞中足足颠簸了5个多小时,经历了近百次弯转。

韦佳佳的父母常年在广州打工,只有每年过来才回家一次。走过一段坑坑洼洼的青苔石子路,在半山上的一所老房子里,闫峰见到了留守在家中的韦佳佳爷爷和奶奶。

屋内光线昏暗,摆设极为简陋。爷爷韦达介绍,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每年都会省出来一部分钱,作为家庭内部奖学金,激励两个孙女努力学习。

“佳佳很懂事,每周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韦达说,“她上周和我说自己获得翱翔奖学金,我们听了之后非常高兴”。闫峰随即拿出有关国家资助和扶贫政策的宣传页耐心地介绍:“现在国家和学校都有各种资助和奖励政策,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两位老人不住地点头。

下过雨的午后,山间雾气弥漫。研究生们与老人围坐在炭火旁边,亲切地拉着家常,一一记下谈话中提到的每一个困难。离开乃文村的时候,韦达坚持到村口送别。老人紧紧握住闫峰的手:“再苦再难也要把孙女们培养成大学生。”

西北工业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硕士生林怡,同样在经历了4个小时的山间穿行后才抵达融水县安太乡。在她走访的三户贫困家庭中,有一户居住在最原始的吊脚楼上,窗户是破损的,而墙上却挂满了奖状。林怡感慨万千:“当我看到他们的父母那么辛苦地供他们读书,当我看到他们并不太好的生活环境,当我体验了他们走出大山需要坐整整4个小时的车时,我更加珍惜自己学习生活的环境。”

……

吉申莘清晰地记着,16日那晚的励志报告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台下的中学生们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他在自己的演讲《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梦想叫飞行》中提到,如果人生是一部起承转合、波澜壮阔的诗歌,那么青春就是最动人的一个章节。而梦想,是这个章节的韵脚。

从一名山里娃成长为一名飞行器设计师,吉申莘说,自己的破茧成蝶也历经了同样的贫穷与苦难。他用当年经常通读的诗歌激励台下的学子:“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 写下:相信未来。”

返程的路上,鲁晓莉再次回忆起初入苗寨人家时,村民们吹起的悠扬芦笙。中巴车迂回向前,驶出大山,同行的陈书敏在日记本中写下:“帮扶融水学子是我们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力所能及的行动。相信发自内心的爱与关怀能跨越千山万水,连接不同民族,让山村的梦想伸向远方。”

1月24日,在研究生们返回西安的四天后,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融水的信,作者是融水中学1708班的梁振华。展开褶皱的信纸,一行字映入眼帘:

“亲爱的哥哥姐姐们,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个偏远、贫困的小县,给我们送来温暖和希望。每当我看到大城市的繁华,听到大学生活的绚丽多彩,我总会为之心动。本以为自己也许只能蜗居这在这个贫困的小县,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你们带来的帮助,点燃了我心中新的希望。我一定会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来回报你们的帮助和谆谆教导。”(记者 孙竞)(注:文中吴霜 韦佳佳 韦达均为化名)

来源: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125/c367001-29787319.html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