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赵海霞:为学生点燃“春天里的一把火”
发布时间:2021-04-30 17:17:22 作者:吴秀青 来源: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4月30日电吴秀青)要想把历史课讲得精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然而,西北工业大学马院副教授赵海霞却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讲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欢迎而声名远播。何以故?仲春,西工大长安校区,教室,座无虚席。离上课还有10分钟,记者走进课堂一探究竟。

“同学,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有怎样的认识?喜欢上这门课吗?”记者随机走访着学生。

“新学期刚上完两节课,‘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段跌宕起伏、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就深深地揪住了我的心。我惊讶地发现,赵老师把这门课的综述讲得如此扣人心弦。”航空学院王锐同学直抒胸臆地说。“知古鉴今,我们的祖国如同一位探索者披荆斩棘,这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经赵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述,不时激发出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愫。”教育实验学院张伟同学有些激动地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既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思政课,也是一门帮助大学生增长人生智慧的人文素质课。”课后,谈起如何上好思政课,赵海霞向记者坦露心声,“我的教学就是想帮助学生点燃心中的‘一把火’。”

立体教学让思政课“鲜活起来”

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已将近十年,赵海霞感悟颇多。在她看来,要想上好这门课,教师不仅要认真专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用真情、真话、真心感染激发学生,还需要通过立体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为了让全校不同学院的学生都爱听爱学这门课,赵海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做了很多创造性工作。

精心实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互补,创设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环境。线上,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任务单开始在线自主学习、讨论。同时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和要求,为学生布置在线测试题目,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线下则通过小组研讨、观点分享、教师总结来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内化。利用微助教,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签到、互动、答疑、作业的高效互通。

创新教学活动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坚持把价值塑造与学生成才需求的能力培养相结合。线下采用互动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教育融入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如通过“改革开放口述史”社会实践,使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调研中深化对改革开放重要意义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认识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四史”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以赛践学,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热情,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将西工大优良传统和文化,特别是学校军工文化、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典型人物事迹等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讲述西工大历史,将学校优良传统、军工报国情怀教育融入全课程,引导学生矢志国防报国。

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切实发挥网络优势,创造性地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视频、电子书、音频等辅助教学,使静态知识动态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腾讯会议远程连线实现“名家进课堂”,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通过腾讯会议,远程连线日俄监狱遗址博物馆,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到教室之外。

“希望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收获怎样的预期效果?”对此,赵海霞侃侃而谈:“我希望能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鉴别、理解和分析能力,自觉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希望学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客观看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真实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理解中国当前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坚持问题导向让历史教学“深刻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赵海霞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价值塑造、能力需求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讨论。通过史实梳理、问题研讨,解答学生对历史相关问题认知的困惑,从历史渊源上深化党的最新理论和观点,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来理解这个难题?如何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发生?——在“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上编综述)的开讲中,赵海霞首先向同学们抛出了这三个问题。

近代中国一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名化。为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和对历史的污名化,同时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赵海霞课堂上鞭辟入里、层层剖析,课下组织学生研讨,随后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懂得顺应世界大势、抓住历史机遇的极端重要性,并立志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则兴,闭关锁国则衰”?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该如何作为?——在“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教学中,赵海霞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清楚,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激发学生自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赵海霞说。

点燃“一把火”让学生心里“亮堂起来”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赵海霞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走进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帮助学生把心中的‘一把火’点燃。”

推进多元化考核评价,注重实效激发学习动力和价值塑造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总结性评价为辅,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做出全方位的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将学生成绩评定与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将学生课内、课外学习与社会实践情况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不仅关注师生评价,还包括生生互评。

“赵老师很和蔼很亲切,上课之前就像一位大朋友一样,和我们分享她的经历和故事。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妙设导语、提问存疑,不时与学生互动;又总是褒奖学生的发言,激励不同的观点碰撞、交流,达到研讨式教学目的。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航天学院冯塬君同学由衷地说。

“赵老师在每次上课前都会给同学们布置思考题。她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旨在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创新思维。课堂上,她不讲述那些已经被研究和确认了的陈年旧事,而是让我们以史实为起点,去分析和探讨其中的成败得失。她的课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学会了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民航学院杨凯荣同学欣喜地告诉记者。

“赵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吸引力和感召力强,课堂气氛活跃。她善于把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教导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担当。”数学与统计学院刘娟同学说,“我深刻感受到赵老师其情殷殷,引导我们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和人生抱负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让学生心里‘亮堂起来’是学生爱上历史课(思政课)的深层动因。多年来,在与学生线上线下频繁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我收获了学生对我的喜爱、信任与支持。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让我真正体悟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和作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与荣耀感,并让我深深沉浸其中,乐此不疲。”面对记者,赵海霞认真而又开心地说。

(审稿:吴闻川 雷军)

相关文章
校园动态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