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青年教师工作大家谈】周德云: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4-09-10 14:01:02 点击数: 来源:电子信息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9月11日电

一、引言

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学院和一个学科最核心的指标。当前我院青年教师占有较大比重,新一代的青年教师经历过完整的学术训练,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肩负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是学院教学、科研、组织管理的主力军。

近年来,电子信息学院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院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问卷调查结果及对青年教师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分析,我们提出支持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应措施。

二、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学位和职称

电子信息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4人,其中获博士学位89人(海外博士5人,校外博士16人,本校博士68人),教授32人,副教授52人,讲师29人。

45岁以下教师66人,占现有专职教师的57.90%,其中,获博士学位59人,占青年教师89.39%(海外博士5人,占7.58%;校外博士13人,占19.70%;本校博士41人,占62.12%);教授4人,占教授总人数的12.5%;副教授39人,占副教授总人数的75%;讲师23人,占青年教师的34.85%。

35岁以下青年教师30人,占现有专职教师的26.32%。其中,获博士学位29人,占青年教师96.67%(海外博士4人,占青年教师的13.33%;校外博士6人,占青年教师的20.0%;本校博士19人,占青年教师的63.33%);教授1人,占教授总人数的3.13%;副教授13人,占副教授总人数的25%;讲师16人,占青年教师的53.33%。

我院青年教师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但海外和校外毕业的博士偏少,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数偏少。

2、科研工作

近三年,我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已经占全院科研经费的56.72%,承担了全院72.8%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5%的省部级基金。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占全院科研经费的7.53%,承担了全院40.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的省部级基金。

3、教学工作

目前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34人、研究生938人。近年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保持在2000人以上,每年为本科生开课159门,教学工作繁重。45岁以下青年教师承担了49.05%的主讲课任务,其中35岁以下已占到全部的30.81%。近3年的数据表明,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4、管理工作

我院领导班子6人,其中3人在45岁以下。系级17个管理岗位,全部由45岁以下青年教师承担。我院有本科班53个,共53个班主任,由45岁以下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有22个,占到41.51%,其中35岁以下占35.85%。

三、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根据学院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问卷调查结果,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面

对于教学与科研的投入比重,68%的青年教师认为做课题比给学生上课更重要,在科研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比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要多一些,产生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职称评审中的导向问题。32%的青年教师认为给学生上课是主要的,毕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包括:(1)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完全是靠自己摸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研讨与交流不够、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等。(2)英文授课能力有待提高。53%的青年教师认为经过短期培训能胜任全英文授课能力,30%的青年教师完全能胜任,17%的青年教师要经过长期培训学习才能胜任。

2、科研方面

大部分青年教师是在团队中开展科研工作,70%的青年教师更愿意从事纵向研究课题。原因为:1)纵向课题更有利于创新;2)考核指标大都为论文、专利等,对职称有利;3)更有利于提高学术水平,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4)可以接触前沿,做出成果。

65%的青年教师独立承担过校外的纵向课题,19%独立承担过校外的横向课题,但仍有16%的青年教师没有独立承担过校外课题。没有独立承担校外课题的主要原因是职称条件不够,学识经验尚不具备。

68%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设立的科研基金很适合青年教师,24%的青年教师认为资助周期太短,还有少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资助力度不够、覆盖面太窄。

35%的青年教师认为影响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主要因素是课题多无暇顾及,33%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多没精力写、32%的青年教师认为自身研究水平不够、缺少专业的指导,个别教师认为杂事太多,无暇顾及。

青年教师认为个人要想在学术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因素是要自身努力。同时希望学校加大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和国内外合作交流力度。将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希望能改进考核方式、加强政策支持,多建立一些交流平台。

3、学科发展方面

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所教专业、研究学科的前沿知识比较熟悉,导致参与学科建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没精力、学科缺乏凝聚力、没额外报酬、学科建设没有实质性内容、参与意义不大。

要推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向前发展,当务之急是梳理重点建设学科的研究方向,做好顶层规划,另外应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制度。

4、职称评定方面

80%的青年教师认为现有的职称评审条件有点偏高,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20%的青年教师认为职称评审条件太高根本达不到。

5、国际交流方面

90%的青年教师认为国外进修经历对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比较重要,在出国访问期限上60%的青年教师认为3-6个月更合适,35%的教师认为1年及以上合适。影响青年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经费支持、家庭问题走不开、没有联系渠道。

6、生活压力方面

青年教师中32%居住在友谊校区,8%居住在长安校区,60%居住在校外,每日在上下班途中所需时间最长大约为180分钟。

根据调查,80%的青年教师感觉生活压力很大,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是工作忙不能照顾家庭、住房条件差、经济收入低。

7、工作压力方面

90%的青年教师感觉目前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是学校的考核评价、职称评定、晋升困难。在调查中,很多青年教师坦言自己在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缓工作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措施

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我院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强化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接收教师结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按照学校相关政策,出台了学院选拔师资的补充规定,进一步优化接收教师结构。

学院成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小组,负责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人才队伍现状,制定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计划,加大海外人才招聘力度。

2、设立责任教授,建设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组

从现有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确定了十余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核心课程教学组。为发挥青年教师骨干作用,核心组负责人都由青年教师担任,在优势与特色本科专业设立专业责任教授,引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

3、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的培养虽然是教师努力的结果,但与学院的重视、鼓励,与采取的措施密不可分。学院将统一组织“传帮带”,学习“语言表达与交流” 课,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组织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4、优化科研环境,提升学术氛围

目前我院青年教师科研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条件、项目来源和研究生数量。青年教师认为个人要想在科研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关键因素是要自身努力,同时希望学院加大力度解决“工作条件差”、“申请项目难”、“研究生少,科研队伍不足”的问题。为此我院拟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帮助青年教师改善科研环境。

(1)设立学院协同创新科研基金。为了鼓励青年教师重视学科方向发展和基础科学技术研究,设立“协同创新基金”、“青年教师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建立青年教师联合研究团队,瞄准重中之重科研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发表高水平论文,提高学术成就。

(2)推进学院青年教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争取院级人才特区建设。为培育新人新方向,成立了学院青年教师协同创新中心,设立了若干个研究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已经取得成效。

为促进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成长,促进基础研究或新兴、交叉学科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条件,学院拟设立学科特区,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形成有特色的创新团队。

(3)建立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学术论坛和青年教师沙龙。设立电子信息大讲堂,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学术与思想交流平台,为愿创新、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加强团队合作,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开展,推进学术生态化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水平。

(4)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与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本着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学院与领域内知名科研院所就科研开发、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了解需求,提高青年教师独立承担课题能力,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5)设立学院青年教师国际合作与交流基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措施,学院每年都邀请一些海外学者到院里讲课、作学术报告和青年教师交流,并派出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的大学做访问学者。教师在出国研修期间工作量全部减免,设立“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广泛参与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6)试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针对青年教师研究助手缺乏的问题,学院试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鼓励优秀本科生从大三开始,参与青年教师的研究工作,学院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资助本科生的科研活动。

5、建立友谊校区青年教师工作室

学院准备在友谊校区建立青年教师集体工作室。一方面青年教师居住条件较差又远离新校区,另一方面大部分青年教师有小孩缺乏安静的备课、科研环境。为方便青年教师备课、从事科学研究,拟适当改造老校区实验上课室,一房两用,白天用于实验上课,晚上用于青年教师工作室。

6、建立教学、学术 “双带头人”制度

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建立“双带头人”制度,即,为原有的带头人,每人配备一位40岁以下的搭档,一起做“带头”工作。

7、设立学院学术新人、科技新秀以及满意教师奖

为加快我院学术带头人、科技专家、课程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设立学院学术新人、科技新秀以及满意教师奖。

8、选拔年轻教师到系领导岗位,与学科带头人形成新老搭配、优势互补

选拔学历高、创新意识强、可塑性强的年轻教师到系领导岗位工作,与学科带头人形成新老搭配、优势互补的局面。组建新一届系和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行政领导班子、新一届学院学术委员会、新一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一步推动工作上水平。

五、建议

1、建议一

建议从学校层面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爱岗和职业道德培训,切实加强职称评审中的教学评定等级要求,树立教学与科研并重原则,解决职称评审中的教学导向问题。

2、建议二

青年教师希望学校在“中级职称能带硕士、副高职称能带博士”方面的改革步子再迈得大一些,解决青年教师“研究生少,科研队伍不足”的问题。

3、建议三

现有评价体制要求青年教师双肩挑,全面均衡发展。事实上,每个人的发展并不均衡,拥有适度的教学工作量,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两者相互促进,发挥个人特长应是调控目标。只有充分发挥所有青年教师的专长,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

希望学校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的评价体制、培养机制、激励考评机制、保障机制,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编辑:朱鹏飞)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