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2月4日电(记者 王凡华)物理世界,充满了人类未知的玄机与奥妙,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部物理学发展史,正是人类追求自然界“万物之理”的美妙“画卷”。物理学之所以一直处于自然科学的基础地位,正是因为物理学提供给人们的,是对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根本认识。
“呈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就是理学院青年教师邸江磊心中的物理。
邸江磊主要承担“大学物理”公共课和教育实验学院“物理综合”课程的教学任务。课堂上的他,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言语铿锵;而走下讲台,邸江磊甚至有些沉默寡言,要想打开这位青年教师的话匣子,就得和他聊聊“物理学”。
兴趣驱动:实现“高效教学”
目前主要从事物理课程教学和研究的他,最习惯从一句格言开始讲起,“一滴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于他而言,这不是一句普通的格言,其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世界是按照自相似或全息的原理构成的。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她也是按照最简单的方法构成。构造一个事物,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按照一种模式来复制了,大自然所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单调而简单,大自然却用它创造出了种种奇迹,创造出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的聪慧之处。
——邸江磊的解读,让记者读出了物理课堂当中不一样的韵味。
课堂之上的他,更喜欢从通常的物理现象入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时,他还会特意加上些经典的“冷笑话”,让课堂上充满物理的乐趣。
一群伟大的科学家在天堂里玩“藏猫猫”。轮到爱因斯坦抓人,他数到100睁开眼睛,看到所有人都藏起来了,只有牛顿还站在那里。
爱因斯坦走过去说:“牛顿,我抓住你了。”
牛顿:“不,你没有抓到牛顿。”
爱因斯坦:“你不是牛顿你是谁?”
牛顿:“你看我脚下是什么?”
爱因斯坦低头看到牛顿站在一块长宽都是一米的正方形的地板砖上,不解。
牛顿:“我脚下这是一平方米的方块,我站在上面就是牛顿/平方米,所以你抓住的不是牛顿,你抓住的是……帕斯卡。”
“由此可见,学物理还有很特殊的用途。”邸江磊笑着说,“而且,物理学得好,一定有人爱”。大家也许听过这样一首歌《纤夫的爱》。其中,纤夫物理学得好,船拉得又快又稳还省力,自然就有妹妹爱了。
出生于1981年的邸江磊,本科、硕士、博士阶段一直在西工大应用物理系学习,现在转换角色成为物理教师。物理课是他最熟悉的场景。而他正在努力得,是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率”,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物理不是工具,物理更多的是基础。这门学科培养的是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从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入手,力求将课程进行讲得丰富多彩又很有深度,“现在自己在深度挖掘上还做得很不够”,邸江磊说到。
实现“高效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配合。作为教师,要高质量的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也要高效能听课,提前做好准备,注意课堂获取信息。为了更好地完善课堂讲述,邸江磊经常在课堂中间,请同学们就课程学习提出意见、建议,“现在我收集整理了一大堆同学们提交的建议书,这些都是我以后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馈”。
让邸江磊颇感欣慰的是,“大学物理”课堂上,很多同学会提前去占座以找到前面的座位。初登讲台不到5年,便荣获学校“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称号的他,一直告诫自己:要做好充足准备,在课上能够高效教学,“每一分钟都不亏待学生,上课不糊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静心研究:凝聚力推动“自聚焦”
邸江磊2000年来到西工大求学,先后获得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光学硕士学位和光学工程博士学位。他2007年留校任教,2009年至2010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从事数字全息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
他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应用”,简单讲就是针对复杂流场(湍流场、冲击波场、等离子场、声场、多相流及电化学反应过程等),透明物体(活性生物细胞、光学材料等),不透明物体(表面形变和缺陷)等等,利用数字全息技术来实现研究对象的全场、实时、非接触、定量、高分辨率和三维测量,是一种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数字全息技术就光学领域而言,现在并不是最热的研究领域,但却是非常有用的一项技术,邸江磊介绍说,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理学院赵建林教授为主的课题组从1998年就开展了这一技术的研究,很多基本理论问题已经解决,我们现在朝着这一技术的工程化、仪器化、实用化方向走,希望其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普及。就基础理论研究而言,目前我们课题组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项目,就是解决这一技术的集成化问题,在前期的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设计研发数字全息干涉仪。”这一技术目前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等单位已成功进行了推广。
谈起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体会,他的答案倒是很简单: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看得更多、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邸江磊认为:学校的环境氛围“很重要”。
对于西工大,他一直都有很深的感情。“我特别希望学校能更加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增加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让大家能和谐地聚合在一起干事业。这就像光束的“自聚焦效应”一样,把大家的点滴微光汇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集合能量。
而对于青年教师,“大的方面是为国家作贡献的动力源,小的方面是系统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没有这两样东西,你可能照样工作,但进入比较高的层次比较难”,邸江磊若有所思地说。
静下心来教书育人,潜下心来科学研究——这不仅是邸江磊努力的方向,也是他期盼的校园氛围。
一向行事低调的他,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理解,也颇为朴素:大学就是要教书育人,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上好课程,做好研究,带好学生”。教学科研要“两条腿走路”,教不好,那不是合格的教师;同样,研究做不好,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教师。
记者述评:如何成为幸福的教师
“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传统的公共课。新的教学环境和形势下,在这门课程当中,我时常能够体会到邸江磊这样的青年教师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在传统的校园里,或多或少都有学生成长的固有模式,他们将面前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一一地嵌入这个模式。然而,随着教育的进步,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模式化的培养路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变化、转换思路,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邸江磊看来,要教出快乐的学生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幸福的教师。青年教师要学会经营生活,善于平衡繁忙工作与家庭需求的教师,往往身心合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这样,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感受到从容与平和;教师要学会享受挑战,今天的教师不可能与挑战隔离,面对挑战的态度决定了教师的状态,当挑战迎面而来,学会享受它并找到乐趣。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身上可以看到自信与时尚。教师要学会看淡功名,关于功名,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样,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懂得恬淡与执着。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