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9月14日电(侯恬)9月14日,经过两个多月的设计规划和施工,以“一片丹心明可鉴,一代大师季文美”为主题的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大师长廊正式与广大师生见面。长廊位于学院楼二楼西侧,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参观,学院教工力学一支部举行了参观大师长廊的特别党日活动,在活动上,学院党委书记高大力向教师党员做了一场关于季文美先生事迹的现场教学。

通过高大力的讲解,结合现场长廊制作精美的展板,大家了解到了季文美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季文美,著名力学家,航空教育家。为推动我国航空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生于1912年,青年时代,受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影响,怀着读书救国的愿望,倾心于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建国宏图,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振兴实业,倡导科学。1930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赴意大利都灵大学攻读航空工程,1936年获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先后在江西南昌 飞机制造厂、四川南川飞机制造厂任工程师、支配课长、厂长佐理等职。为抗日战争急需,他积极投身仿制伊16驱逐机,1939年试制出第一架样机,并通过静力试验和试飞。当时工厂长期停工待料,他不愿虚度时日,毅然应内迁重庆的交通大学之聘,于1942年去重庆任教,1944年任航空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学校回到上海,1946年兼总务长。由于目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和其他教授一起,积极支持学生民主运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感到长期憧憬的理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于是以满腔热情专心致力于新中国航空教育事业。1952年,交通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在南京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他由上海去南京任该院教授,先后兼任基础课教研室主任和副教务长。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校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一年后,又与其他院校合并成为西北工业大学。他先后任西安航空学院副院长和西北工业大学教务长等职。1957年至1970年间,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他多次受到冲击,几经坎坷。但他身处逆境志不移,始终恪尽职守,诲人不倦。1960年,他任学校基本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组织30多名骨干教师开展基本理论研究,围绕振动、轨道、板壳、材料、高温结构强度、空气动力、精密工艺等十多个学科领域,汇集分析最新的科技信息,为以后大面积开展科学研究准备条件。1962年参加制定我国十年科学发展规划,他草拟了非线性振动学科的发展规划。1979年起,他先后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代校长、校长、名誉校长等职。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古稀之年入党,季先生深情写到“七十入党非为晚,犹可育才三十年”,拳拳赤子之心,感人至深。
1986年,季文美先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张阿舟、航空工业部飞机局局长胡溪涛,联名起草《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上书邓小平同志,为推动中国大飞机制造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史称“航空四君子”,勤俭一生的季文美先生始终心系学生,关爱学生,他去世后,家人遵其遗嘱,捐献其一生积蓄约五十万元,设立季文美教学基金,用于培养航空领域新生人才。
站在走廊的尽头,高大力感慨到,西北工业大学能有如今成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才培养功不可没,季文美先生的付出功不可没,为人师表,他学术高超,攻坚克难,诲人不倦,桃李天下;为人领导,他心系天下,科教兴国,为国谋事,鞠躬尽瘁;为人长者,他意志坚定,胸襟坦荡,睿智博学,德高望重。每一位西工大人,都应该了解季先生的故事,学习季先生的品行,继承其意志,努力将再创西工大的辉煌。
(审稿:高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