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9月28日电(刘晓玲 夏春雨) “最后,我想给那些天生残疾的孩子们说,挺起胸膛面对这个世界。你们与其他人没有任何的不同,你们同样可以享受人生的喜悦与欢乐。如果有人嘲笑你们的不足,那么,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将是对这些噪音最强有力的反击。”
来自航空学院2016级的曹煜琪在舞台上总结了自己的观点,铿锵的论点余波阵阵,选手们思考的大脑依然在高速旋转,而历时四个多月的“工大演说家”,随着他演讲的结束,已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7年5月,为帮助同学们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表现自我的勇气,学校团委、管理学院团委特别策划了大型演讲活动“工大演说家”。活动通过 “突然演讲”和“即兴演讲”两种富有挑战性的形式,锻炼参赛选手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来自不同学院的17位同学怀着对演讲的热爱与突破自我的期望,来到工大演说家,开启挑战自我的演讲旅程。
第一回合:突破自我,克服演讲恐惧

5月18日中午12点,西北工业大学星天苑南餐厅二楼的同学们正在大快朵颐,享受着眼前的美味。来自计算机学院的郭秋实同学突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了桌子上,散落在人群中的人一瞬间化身工作人员,递话筒、连音响,熟练的动作一气呵成。
来不及惊愕,郭秋实同学便带着一丝颤音,一丝尴尬,还有一丝羞怯开始了他的演讲《每一段故事的开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这个经典的主题中,“工大演说家”初赛拉开了帷幕。
各演说家事先对演讲时间、地点一无所知,在演讲开始前5分钟才会被工作人员带到指定地点开始即兴演讲。严酷的规则对演说家们的勇气有着极大的考验,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却。从明媚的5月走到炎热的6月,17位选手分别在新老校区的人群聚集地进行了各自的演讲快闪。无论是王家琪同学呼吁大家焚膏继晷的《努力学习》,周子添同学思考辩论生涯的《辩论的目的》,还是程琛苏同学关于《做一个思想独立的人》的呼吁,都浓缩了演讲者对生活深切的思考。
经过初赛的角逐,六名选手晋级最终的决赛。经过“突然出现”在校园各地演讲,考验胆量的初赛之后,迎接他们的,将是难度更高的决赛“即兴演讲”。所有的选手都已整装待发,期待更具有挑战性的比赛。
第二回合:进阶修炼,提高演讲技巧

9月7日,“工大演说家”活动邀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会员、吟诵艺术国家级骨干教师何明家为选手们进行了系统的演讲培训。
何明家老师的演讲培训以“高校现豪华自助餐”主题作为开端,引导同学们在30秒的迅速思考后进行2分钟的即兴演讲。同学们就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老师在鼓励的同时,也在指引大家注意演讲的逻辑性,抓住听众的心理,从而让自己的演讲更富有感染力。
在一系列个人演讲过后,段自浩和牛贝乐同学就“吃货之间没有纯友谊”主题进行了4分钟的双人对口相声,钟香平和张世宇同学则就“用无人机空投外卖主题”进行了交流和论证。
何家明老师进行演讲技巧的讲评时提到,要做到有稿演讲锦上添花,无稿演讲出口成章。而适当采用排比、对比等手法讲故事,能够吸引观众,增加与听众的互动,。
他说:“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定是高手。”
第三回合:终极对决,谁是工大演说家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句话时,我震惊了。北大教授的收入超过了娱乐明星,感叹号。”9月23日,来自自动化学院的张世宇同学用一个加重的“感叹号”切入了他决赛演讲的论点。
选手们期待已久的工大演说家决赛于教学西楼B座209室拉开序幕,等待他们的是同样严酷的比赛规则。工作人员在演讲前一个小时才会将演讲主题告知选手,他们要在这一个小时中,完成一次精彩演讲的创作。
从南京大学的“宿舍适配系统”到大热的“共享单车共享女友”,从“外卖小哥炒菜”到某高校开设“网红学院”,主题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却又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一个小时,一次演讲,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现象,这注定是一场难得一见的头脑风暴。
曹煜琪同学抽到的话题是,背着橙色书包的听障儿童。 “我问了我身边的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位听障儿童,你愿意背起那个橙色的小书包吗?他说,打死都不愿意。我当时很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比起身体的病痛,他们竟然更害怕别人的目光。”自此,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必在意旁人的目光,你们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一季工大演说家就此落下帷幕,周子添、郭秋实、曹煜琪同学分别斩获第一、二、三等奖。17位选手在这里经历了旁人诧异的目光,经历了匆匆而过路人的冷漠,他们期待过旁人的驻足,也最终不畏惧没有掌声。
演讲恐惧对很多人来说,是横亘在现实与机遇之间的一道鸿沟。而站出来,去讲,去尝试,去努力,这一步很难,所以更加难得。
有人在比赛中无数次想要退却又不忍放弃,有人在比赛中回顾了自己一生难忘的转折,有人感叹生命无常,也有人收获了人生别样的风景。
孰是孰非,孰来孰往,收获掌声与鲜花的他们,定会在未来的旅程以工大演说家为起点,走向自信和远方。工大演说家,我们下一季见。
(审稿:吴闻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