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傅恒志:熔铸赤子心
2023-11-09 10:50  

 

傅恒志1929-),材料及冶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及高温合金的研究教学工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的概念及相关函数关系;在亚快速定向凝固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和稀士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领导研制的定向装置的温度梯度超出当时国际最高水平三倍之多,获得性能提高数倍的超细胞/枝晶定向凝固组织。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近1100篇。

1946年,17岁的傅恒志考入了焦作工学院,后又转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之一)。这里仿佛为他开启了一个新世界——他接触到革命理论书籍,悄悄翻印了《新民主主义论》,秘密组织“马克思列宁活动小组”,并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斗争。在这里,傅恒志投身地下团组织,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班里首任团支部书记。

“我们那个时候学习非常刻苦。”当年读书时的场景,傅恒志历历在目。对他来说,想要知识救国并不容易,必须要有足够的心力和智慧。1952年,傅恒志被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由此踏上铸造专业之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高含量的铝、钦作为主要强化元素的银基高温合金性能十分优良,主要用于尖端技术领域,但有个问题,就是必须在真空状态下熔化和浇铸,否则极易氧化。

当时,国内真空冶炼的设备还很少。能不能研究出一种既不含铝、钦,又不需要真空熔炼,而其性能又与含铝、钦的银基高温合金相当的高温合金?

这个设想在傅恒志心头冒出,“研究出来的话,就可以解决国内对此类材料的燃眉之急!”1958年,刚刚入党两年的傅恒志作为唯一一个铸造专业的公派留学生前往苏联,专攻耐热合金。导师对傅恒志的“新材料”设想大加赞赏: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反复筛选,傅恒志研制出了“无铝、钛的镍铭基”这一新型高温合金系列。更让人震惊的是,他刚刚把研究成果写进论文,还未进行论文答辨,成果就已经被运用在苏联某航空发动机的导向叶片上了。苏联的工业界纷纷表示,“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件!”

傅恒志做的大事又何止这些。

在国内率先建立铸造学科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我国首个铸造学科工学博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和单晶定向组织超细化的概念,这被认为是凝固理论界的突破……

 

1984年,西北工业大学以投票选举方式确定校长,而结果大大出乎傅恒志的意料,“大家怎么选了我?”

“我不能让大家失望,不能辜负组织。”刚一上任,面对学校当时教师队伍人心不稳的形势,他打破职称评审论资排辈的规则,在30岁左右的优秀青年教师中大胆破格晋升一批教授。不仅如此,他还带头腾出办公室,将宽敞明亮的行政大楼调整为青年教师的科研用房。

“高等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随着一系列改革激励措施的出台,一大批青年才俊快速成长,涌现出魏炳波、陈光、李贺军等多位院士专家。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傅恒志又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新增设了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等8个专业,成为原航空工业部所属院校专业调整改造的突出典型。

在傅恒志任校长期间,西北工业大学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500多项,1992年在全国100多所重点院校中,西北工业大学的总科研成果获奖数排名首位。

201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傅恒志“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写道:“您,为教育兴国奋斗不已,崇德治学,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您,坚守科技报国之志,始终站在材料研究的最前方,高瞻远瞩,开创了多个领域的新篇章。如今,您依然耕耘在西北、东北和中原的高校,满腔热情的工作在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但傅恒志对此表示“既光荣又惭愧",惭愧的是,自己对传统铸造行业没有做更多的工作;光荣的是,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科研和教育事业,何等幸福!

 

(根据2013年《西工大故事①》整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