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西北工业大学校史馆简介
2023-11-09 10:25  

西北工业大学校史馆(以下简称“校史馆”)于2018年9月建成,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校史馆是全国和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前身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前身为华东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建制并入西北工业大学。三脉汇聚,强强融合。西北工业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

历史上,西工大培养了我国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学校培养的33万多名校友中,有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67位将军,51位两院院士,还有6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学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学校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等均诞生在西工大。学校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攻关,研制的无人机先后参加国庆60周年、建军90周年、国庆70周年阅兵。学校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

西北工业大学校史馆全面展示了学校教育救国、航空报国、军工强国的历史,展示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骄人成就。校史馆分为“序厅、追根溯源、雄鹰展翅、翱翔腾飞、奔向一流和春华秋实”六个部分。在展陈内容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除了全面展示学校历史,还缀以生动活泼的“西工大掌故”和科学大师专版;在展陈形式上,采用多种技术手段——除了图文展示外,还借助实物资料、雕塑模型、场景还原、视频展示、红外感应、电子留言、机器人讲解等多种方式,给访客以丰富的感官体验。在场馆载体上,学校构建了“1馆、1网、多屏”的场馆体系——通过校史馆、网上校史馆、校史云屏开展校史宣传教育。

校史馆是学校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在校史馆中,展陈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师昌绪、高景德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抗战烽火中夜以继日奋发苦读以求科技报国的感人故事;华航师生顾全大局、毅然西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伟大壮举;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师生忠诚奉献、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工信楷模”“三秦楷模”陈士橹、“娃娃教授”黄玉珊等教育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张立同、徐德民等教授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突破科技领域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精神;歼20总师杨伟、运20总师唐长红、直20技术负责人邓景辉,ARJ21总师陈勇、C919基本型总师韩克岑、CR929中方总师陈迎春等一大批校友淡泊名利、为国铸剑的奉献精神;歼7E研制团队、歼10工程团队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学校每年组织“校史教育月”活动,使校史教育覆盖全体师生,让每一位师生传承优良家风。学校履行社会责任,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每年承接中小学研学活动,让科学家精神辐射校外。学校拓展线上宣传平台,在“高校云上科学营”“三航科技中学生筑梦夏令营”“翱翔青年云讲堂”“致敬科学追光者共赴十年之约”等活动中开展了线上直播参观校史馆,探访总师摇篮、致敬科学之光、感受三航魅力、传承工大文化。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