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8月30日电(杨晓君、陈梦雪)航空学院仿生飞行器实践团队成立了仿生飞行器机场驱鸟与生物科考社会实践队,利用暑期时间,与陕西省动物研究院鸟类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研究中心共同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中心鸟类专家探讨学习鸟类的生活习性与仿生要点,开展仿生飞行器在机场驱鸟与鸟类生物科考中的应用测试与需求调研,开阔大学生实践视野,引导学生认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实地开展科学研究调研,加深实践队员对仿生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仿生科技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模仿鸟类的形态特征和飞行机理所设计的新概念仿生扑翼无人飞行器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开展了大量的科研研究与工程实践,如何利用扑翼飞行器独特的仿生外形和性能优势,扩展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范畴,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
实践期间,实践团队队员参观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鸟类与动物标本馆,围绕鸟类生物多样性以及形态习性与仿生飞行器的设计问题举行了学术沙龙与专题研讨交流;前往西部机场集团汉中机场有限公司进行了仿生扑翼飞行器机场驱鸟测试与需求调研;前往渭南黄河湿地公园开展鸟类生态习性调研与观测。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一方面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调研成果为机场的生态驱鸟和鸟类的观测保护提供了新方法和实验数据,为推动仿生飞行器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针对汉中机场独特的地理环境,初步验证了仿生飞行器在朱鹮等珍稀鸟种保护与防鸟击安全保障中的独特优势和实际效果,探索了机场驱鸟与生物科考在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方面双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另一方面,实践队员了解了现有机场驱鸟的主要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了解了生态保护与飞行安全保障之间的权衡,更深的了解了不同种类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尤其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成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队员们通过集中讨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仿生飞行器的设计、制作、测试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其工程应用以及后续各自研究工作的需求。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和宽松的实践氛围中,促进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工程需求,了解如何针对工程问题开展有效科学研究。通过现场的考察与调研,引导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
(审核:宣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