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2023年成员大会、第八届文化遗产交叉学科国际论坛、2023年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交流研讨会,于10月27日至29日在西安举行。
大会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导,以积极推进文物保护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为目标,有来自英国、意大利、法国、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和国内文博机构、高校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
28日上午,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常任执行理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董文强主持大会开幕式。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晓代表学校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对外合作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表示,西工大支持“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和中国文保协会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专委会建设,举办文化遗产交叉学科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创新领域的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和资源匹配,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问题,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与展示,为文物科技创新提供资源共享保障、技术创新服务和人才培养平台,推进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向着深度融合的方向迈进。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奎表示,联盟大会和交叉学科论坛、技术装备交流研讨会的举办,国内外文博机构、高校和国内企业的参与对文物科技事业的发展、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是陕西省文物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陕西要深入落实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要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文旅资源大省优势;二要充分发挥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力量优势;三要充分发挥4家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和1家科技部对外合作基地优势。最后,他欢迎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也欢迎海外学者和文博机构有机会到陕西,与陕西文博单位充分交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表示,作为论坛和交流研讨会的指导单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感谢海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学术思想,碰撞思维火花,希望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之路,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此次大会新增入盟单位15家,杨晓、钱继奎为新入盟单位授牌。其中,中方单位包括: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无锡市文物保护中心)、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古建筑博物馆)、澳门科技大学、西安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外方单位包括: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央国家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卡斯捷耶夫国立艺术博物馆、希腊雅典国立卡波蒂斯坦大学、法国国家遗产研究所、英国利兹大学、埃及开罗大学、埃及博物馆。
大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相关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与大唐西市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卡斯捷耶夫国立艺术博物馆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大唐西市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央国家博物馆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各方将发展人才培养、文物保护修复和文物展陈交流合作;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文化遗产研究与文物展陈交流、文化遗产教育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合作。
本次论坛由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研究员,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研究员分别主持,论坛共邀请海内外十六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10月29日上午,2023年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交流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东会议室举办,有来自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的4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乔云飞和赵西晨为专委会委员颁发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证书。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七家企业代表做专题报告。
本届大会由“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指导,教育部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国家文物局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重点科研基地、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支持举办。
(文字:吴天瑶;摄影:郭友军;审核:董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