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央视财经频道(CCTV2)《经济信息联播》在“壮大耐心资本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耐心资本助力校园创业者把梦想照进现实”专题中,报道了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举措和做法。具体报道如下。

王帅所在的无人船创始团队由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的硕士博士组成,最早就三五个人。一次在浙江嘉兴西塘镇旅游时,他们看到两位清洁工乘着木船捡拾河面垃圾。能不能让机器代替人工完成这项工作呢?于是他们开始了对河面湖泊垃圾问题的思考与调研。创业之初,他们去学校奖金答辩现场挖人、去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赚奖金、卖学校文化产品,一笔一笔地积累第一桶金。拿到第一笔投资后,他们到广东东莞一家家工厂跑,和工人同吃同住三个月,直到第一台无人驾驶清洁船样机制作完成。为加快产品研发和算法实地测试,他们在宁波河道当起保洁员。

某无人船公司市场交付部负责人王帅:因为作为学生来讲的话,可能是更多具备的是一腔热情,但是可能在各方面,特别是资金和整个的一些别的资源层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技术积累、产品打磨、市场拓展,桩桩件件都对治理、人力、资金投入和耐心极具考验。这时,学校也会帮助学生孵化自己的科研梦想。

西北工业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振芳:我们也是有针对性的去对接一些早期的做种子天使投资的,尤其是具有高校背景的这样一些资金,来去助力学生团队的发展。
某无人船公司市场交付部负责人王帅:那么这一笔钱的话,主要是解决了我们从一个实验样机走向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商业化的转型。
七年后的今天,王帅他们公司已经走上正轨,无人船产品已经覆盖了海外十余个国家的一百多个水域,公司也实现了盈利。走在高校校园里,扑面而来的除了青春气息,还有各种创新的动能。教学楼、实验室,甚至在操场、在校园的林荫小道,都随处可见同学们在讨论实验方案,做实验项目。在耐心资本的陪伴中,已经有很多高校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投入到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前沿领域。凌晨时分夜已深,校园的实验室和教室依然亮着光,依然有很多不服输的年轻人在反复算着公式、做着实验,这些还未被世界看到的科研创新可能就藏在夜里这一盏盏灯光里。
原文链接:
https://app.cctv.com/special/m/livevod/index.html?guid=03d15c3280e942e18c4c29e0d03fc37e&mid=17BJb2Yv0815&vtype=2
(文字:薛杨;视频:张世佳;审核: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