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7月12日报道,以通信与智能融合为标志的6G关键技术迎来新突破,4G、5G通信链路有望具备6G的传输能力。
我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中国通信学会10日在京举办的“信息论:经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上,一项新成果的发布吸引了业界目光。
现有的经典通信技术,逐步逼近理论极限,触及容量提升难、覆盖成本高、系统能耗大等技术“天花板”,如何突破这一制约是业界关切。
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团队,基于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多项关键技术,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验证了4G、5G链路具备6G传输能力的可行性。这一通信系统,设计智能而简约,其容量、覆盖、效率三项核心指标也有了显著提升。这一成果及其创新理论以论文形式发表于我国通信期刊《通信学报》上。
相较于5G,6G具有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广的连接密度,还能实现通信与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的深度融合。“新一代通信技术需探索新路径,要从‘堆叠式创新’迈向‘颠覆性创新’。”张平说。

张平,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无线移动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于1982年从陕西理工大学毕业,1986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
(文字来源:新华社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