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20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力学学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等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热应力大会在陕西西安顺利召开。来自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近200位顶级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深入交流最新成果,共同探讨解决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能源装备等领域热应力难题的技术路径,为突破极端环境下装备服役性能瓶颈提供创新方案。

开幕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开富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当前西北工业大学确立了“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第六届全国热应力大会的举办恰逢其时,在推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表示全国热应力大会作为行业内重要的学术交流盛会,历经前五届的成功举办,已成为热应力领域专家学者分享成果、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的优质平台,中国力学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热应力领域的研究工作。西北工业大学马玉娥教授作为大会执行主席指出热应力问题因其“非定常、非线性、多尺度”的复杂特性,已成为制约高端装备服役性能的核心瓶颈之一,本次会议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提供一个开放包容、深度交流的平台,推动热应力领域在理论创新、技术转化、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发展。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党委书记于辉主持。

本次会议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梁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邱志平教授、四川大学王清远教授、北京大学黄国良教授、中山大学及东莞理工学院王彪教授、清华大学袁荒教授、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贾亮研究员、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小川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许英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史丽萍教授、香港城市大学C.W. Lim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丽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高彤教授、中国商飞复合材料中心杨建正高级工程师、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曲林锋正高级工程师共16位该领域的权威学者和行业专家作大会邀请报告,内容涉及高温结构损伤理论、烧/剥蚀理论、不确定性热力学问题、高温抗疲劳行为、热力学强度和变形理论、热机疲劳、力热化多场耦合等重点难点科学性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吴林志教授等主持了大会报告,现场进行了热烈讨论。此外,设置了5个平行分会场,涵盖热应力领域的多个热点议题,旨在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的顶尖专家,与会专家一致表示该会议既是一次聚焦“卡脖子”技术的学术盛宴,更是一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协同攻关。启航在六朝古都,承办在十三朝古都,第六届全国热应力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学者提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展现了我国在热力学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转化上的双重实力。面对空天探测、核能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热应力领域正加速向多学科交叉、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迈进,为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提供核心支撑。

(文字:姚旭丹;审核: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