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20日,由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研讨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会议围绕半导体探测材料与器件、读出电子学、新型探测技术的前沿研究与应用,以及大科学装置用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系统,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合作共赢提供重要学术平台。会议邀请了包括33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380余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参会并出席开幕式。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王伶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强调,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防军工高校,始终勇担国家重大战略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形成了系统集成牵头抓总能力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础好、总师育人文化深化人心等独特优势。西北工业大学愿与相关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携起手来,共同攻克半导体辐射探测器领域的技术难题,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为打造新质生产力贡献科技力量。

大会主席介万奇教授代表组委会对与会嘉宾与学者的积极参会表示感谢和欢迎,他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半导体辐射探测领域正不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引领我们深入探索极宏观和极微观世界,迈向极端复杂的环境,实现多学科的极综合交叉。他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汇聚国内前沿成果与创新思想,共同探讨“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相关研究发展趋势,为核科学与核技术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徐亚东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设置了9个邀请报告,邀请了众多优秀学者分享创新性研究成果,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提供了71个口头报告,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学术创新的活力;设立了34个墙报展示区,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参会人员围绕墙报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碰撞科研创新火花。
其中,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雷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徐玉朋研究员、山东大学张亮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亚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梁红伟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查钢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牛广达教授、兰州大学靳志文教授分别做题为“高帧频面阵探测器在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的应用”“用于硅像素探测器读出的数据传输技术若干进展”“空间天文学中核探测器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基于微通道板的皮秒亚微米分辨粒子探测器(PICMIC)研究进展”“硅像素探测器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宽禁带半导体粒子探测器研究”“大尺寸碲锌镉外延单晶生长与器件制备”“高灵敏、低噪音钙钛矿材料及器件”以及“铋基金属卤化物X射线探测材料”的特邀报告。

大会期间,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组委会举行了专题讨论,对后续会议举行时间、主题和组织形式进行了新的定位,并对成立半导体辐射探测器工作组等事宜进行决议,同时宣布第六届半导体辐射探测器会议由上海科技大学承办,于2026年在上海举行。

本次会议由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西北工业大学、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西北核技术研究院、凝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核学会、中国核学会核测试与分析分会、中国核学会电离辐射计量分会、中国核学会辐射物理分会、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部、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办。
(来源:材料学院、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图文:徐凌燕、徐亚东 审核: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