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举办。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泰国作为今年航天日的主宾国。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友李东当选2025年度“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全国仅3位);西北工业大学校友、大连理工大学夏广庆教授,以及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毛承元,获得2025年宇航领域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仅10位)。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常务秘书素帕猜,联合国外空司司长霍拉-迈尼出席活动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曹晓钟、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上海市副市长陈杰,以及巴西科技创新部国务秘书拉特格、委内瑞拉科技部副部长劳尔、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轨道系统与应用部主任卡罗琳等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1989级硕士研究生校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汤洪波、中国首位跳水奥运五金冠军吴敏霞,当选2025年度“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并将开展进校园科普活动。
李东,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全程主持了中国首个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的论证、预研和工程研制工作,圆满完成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空间站天和、问天、梦天舱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发射。

4月24日,2025年宇航领域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奖名单在中国航天大会“航天之夜 科学家嘉年华”活动上揭晓。其中,西北工业大学校友、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夏广庆教授,以及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科技委常委、研究员,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毛承元,名列其中。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中国宇航学会组织开展宇航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宣传活动。宇航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授予长期奋战在航天相关学科科研、制造、试验、应用和科普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线科技工作者。
夏广庆,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1998级本科、2002级硕士、2004级博士研究生校友,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围绕国家在微纳卫星总体设计与应用、空间电推进系统平台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低轨和深空探测卫星的动力系统,研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越的推进技术,为满足微纳卫星动力补偿和长周期姿轨控的任务需求发挥重要作用。带领团队开发了结合自研算法和开源库的高性能数值综合仿真平台,为降低先进空间推进设计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供了有力支撑。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一核三驱”工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毛承元,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1999级本科校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科技委常委、研究员,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长期致力于运载火箭总体研制工作。毛承元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怀着打造一款技术更新、模式更优、成本更低的新型火箭的梦想,为此他始终对运载火箭的国际前沿技术和发展变革抱有浓厚兴趣并高度关注,专门组建了跟踪运载火箭发展国际前沿的研讨群,及时向团队分享最新前沿动态和技术热点。作为“80后”总师,他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年轻有闯劲”是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他是团队中的技术创客和创新达人,为全箭总体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起到突出的引领和把关作用。

春和景明,万物竞发,中国航天的这场盛宴,绽放在人间最美四月天。
让我们共同见证以西工大人为代表的航天新生代的蓬勃崛起。(素材来源:“中国航天”官方微信、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央视网、中国航天报等)
(文:王凡华 审核:苟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