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西工大第二届校园秦腔文化艺术节开幕
发布时间:2025-11-08 22:30:49 点击数: 来源:艺术教育中心

11月7日上午,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安易俗社联合主办的“秦韵南山・古调独弹”第二届校园秦腔文化艺术节在我校开幕。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陈勇,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委员、副台长席震宙,西安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易俗社社长惠敏莉,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丁科民,戏曲领域专家代表,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兄弟高校代表、我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参会。开幕式由我校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张清江主持。

经典剧目预热,秦腔名剧先声夺人。11月6日晚,西安易俗社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秦腔历史剧《昭君行》率先登场,为艺术节拉开序幕,让现场千余名师生沉浸式感受“协和万邦”的东方智慧。



11月7日上午开幕式上,副校长张富利、易俗社社长惠敏莉分别代表校社双方致欢迎辞,强调秦腔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分享现有合作成果,表达深化合作的意愿。教指委秘书长赵洪由戏曲艺术蕴含的育人价值引入,充分肯定了我校秦腔美育课程建设及活动开展形成的校社同心共续传承的实践路径,从持续推动戏曲课程常态化、深化专业院团与高校的合作、借助数字化手段拓展传播渠道三方面,积极展望未来校社合作新局面。席震宙介绍西安广播电视台与我校积极合作的“校园有戏”项目,助力秦腔美育成果走出校门。开幕式上刘惠和陈超武为“易俗新韵”百年口述史项目顾问颁发聘书。









开幕式上,我校秦腔美育课程“秦腔舞台呈现”“秦腔艺术鉴赏”课程学生进行汇报展示,稚嫩、真挚的唱腔再现了“青春与传统对话”的生动图景。西安易俗社艺术家随后进行表演,让秦腔在校园演绎,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艺术美感与文化温度的浸润表演。



开幕式后,传统戏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创新与实践探索研讨会召开,会议由艺术教育中心首席专家刘惠主持。



易俗社常务副社长陈超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陈答才、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丁科民、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辛雪峰等表示,高校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秦腔进校园不应止于单次演出,而需构建常态化、系统化的浸润机制。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林叶青、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系主任姚志强、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刘威等分别就各校开展的戏曲美育传承实践作主题报告。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园传播创新、校社资源整合等多个维度建言献策。通过经验分享与案例交流,研讨会为戏曲美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参考,体现出本次研讨会以艺促研、以研促教的深层价值。




据悉,11月7日下午还开展了水袖身段、脸谱戏妆、传统剪纸三大传统工作坊,并由惠敏莉社长为广大师生带来专题讲座《一部〈昭君行〉同心筑大同——从秦腔历史剧〈昭君行〉巡演看昭君文化的当代共同体价值》专题讲座,让在场师生近距离感受秦腔艺术的文化内涵。






秦腔作为中华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了陕西文化的艺术品格。第二届校园秦腔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是学校落实新时代美育工作要求、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后续,学校将紧扣“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美育为抓手深化立德树人实效,持续拓展与西安易俗社的合作维度,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转化为育人资源,持续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助力学生在传统艺术滋养中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情怀的全面发展人才。



(文字:王雨馨、端木佳睿;图片:周军平、穆峥、王林涵、王馨雨;审核:马玥、马西平)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