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李瑞英娓娓道来,讲台下每一位西工大学子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

11月13日、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会长、央视《新闻联播》原主播李瑞英应邀再次走进西工大,做客铸剑班名家“零距离”辅导计划,为校院两级铸剑班、大学生艺术团话剧队及学校广播站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题为《有声语言表达助力全面发展》的辅导课程。课程分为理论讲授与实践演练两个阶段,从思维启发到实际运用,层层深入,引领西工大学子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

理论讲授:系统阐述核心方法
“请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诉求。”课程在13日下午以互动提问拉开序幕。同学们结合日常学习科研实际,踊跃提出关于语言表达的困惑与期待。李瑞英由此切入,指出有声语言表达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播音主持作为有声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文字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一次艺术再创作。她紧密结合自身的求学道路、工作经历以及生活感悟,从语言表达的指导思想、态度决定一切、镜头前的表达方式及媒体的传播规律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提升语言表达艺术的核心方法,生动展现了中国新闻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课程中,李瑞英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强调了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等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她引导同学们通过培养“审美的眼睛”提升稿件内容深度,并以《新闻联播》稿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真实调研与思考,将党的政策、中国故事转化为有温度、有力量的表达。李瑞英还重点聚焦宣读式、交流式、叙述式、即兴式四种语言表达的特征及其应用进行解读,强调“真诚坦率是关键”“积累素材就是积累自信”“倾听很重要”。“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她鼓励同学们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关注国家政策、学校发展动态的习惯,唯有真诚地积淀,才能从容讲述好中国故事、西工大故事。

理论课程在意犹未尽的问答环节中迎来尾声。面对同学们“如何克服口音”“怎样临场不慌”等问题,李瑞英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作答,从精准控制气息到灵活锻炼唇舌,毫无保留地将“独家秘籍”分享给在场的同学们。
实践演练:“一对一”精准指导
15日上午,图书馆云上书阁被阳光浸染得格外温煦,李瑞英与同学们再次围坐一堂,开启第二阶段的授课。同学们依次上台,进行了主持稿、新闻稿、答辩稿等多种有声表达的展示。面对略带紧张的学子,李瑞英始终以微笑鼓励,以眼神肯定,聆听专注,点评入心。


“主持起调不用太高,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真诚最重要。”
“新闻要沉稳,更要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
“答辩不是背稿,要‘去皮留瓤’,展现真实想法与热情。”
李瑞英的每一句指导都来自从业多年的智慧。谈到朗诵艺术,她眼中闪光,建议同学们多听艺术家们的作品,“让声音有力量,更要有灵魂”

在全程认真记录、逐一反馈后,李瑞英将近三十年专业心得,凝练为八个字赠予在场学子——清晰、流畅、准确、生动。

“一对一”的倾情指导中,蕴藏着李瑞英对西工大学子的殷切期许。此刻,技巧的传授已升华为一种温暖的心灵共振,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子的心间。


从理论认知到实战演练,从语言表达到人格塑造,李瑞英用两天的课程,为西工大学子打开了有声语言表达的大门。这不仅是一次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精神的滋养——未来,当他们走向国防一线、科研前沿,清晰而有温度的沟通,将成为他们讲述西工大故事、传递中国力量的强大翅膀。
部分学生课后感想:
听完李瑞英老师的授课,我深切感受到,李老师是在真心地“托举”我们。这份“托举”,远不止于专业技巧的指点,更是一种生命能量的传递。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行业泰斗的深厚学养,更是一位长辈毫无保留的温暖与真诚。她以一种全然无私的姿态,希望我们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她让我们明白,语言的终极技巧,其核心唯是一颗真诚的、愿意去倾听、诉说并不断温暖他人的心。这份由老师亲手传递的能量,如同阳光与雨露,正悄然渗入我们每一颗年轻心灵的土壤深处,静候一场未来的厚积薄发与繁花似锦。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谭雅月
李瑞英老师主持《新闻联播》28年零失误,用极致的专业与坚守铸就了不凡。她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伟大。交流过程中,李老师以播音主持为例,强调筑牢基础、充分准备的重要性,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台下的日积月累。她对“四力”培养的阐释与“每晚90秒复盘”的建议,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切实指引。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当锤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以独立思考与不懈奋斗沉淀精神底色,做到心中藏故事、眼里有光芒,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征程中做最好的自己,不负青春韶华。
——教育实验学院本科生 秦晋
李瑞英老师的授课让我感触良多。作为西工大学子,学习有声语言表达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一方面,我们肩负着投身“三航”、科技报国的使命,在创新实践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李老师的指导,让我在成长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一方面,我们这代人生长于国际化浪潮中,是世界舞台上中华民族的“代言人”,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好故事是我们的责任。一路走来,秦岭北麓笔耕不辍的记忆,早已熔铸为我们身上独特的烙印,让我们能更加从容、自信地屹立于时代潮头,向世界发出西工大青年、中国青年的声音。
——动力与能源学院本科生 王玉涛
(文字:王紫东 张文静 图片:何嵩 屈桐申 审核: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