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3月18日电 (通讯员 郭培荣)3月14日下午,校长汪劲松在党政办主任万小朋、发展计划处副处长詹浩的陪同下莅临理学院调研指导工作。理学院党政领导、院长助理、各系主任、省级教学名师等参加了座谈会。
张卫红院长从学院概况、主要工作与成绩、差距与不足、发展思路和举措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在谈到国际化工作时,汪校长高度认可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数学系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机制,希望学院加强联系和沟通,把两校合作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汪校长指出,教师来源要突破单一化,尽可能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也要对现有青年教师进行拔尖培养,使其尽快成长。在谈到申报国家三大奖时,汪校长说,理学院近年获得的省部级奖励不少,取得了一些荣誉,今后需要下大力气再抓一抓,争取在国家三大奖上有更好的突破。
汇报结束前,汪校长还就理学学科建设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学科的发展需要师资队伍、学术声望、人才培养、学术成果的支撑,这些归根到底还在人才身上。学院要瞄准人才、营造环境,把“引进人、培养人”作为办院的头等大事,把经费投入尽可能的向人才偏移。在人才培养上,要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平衡好,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具有理科潜力、善于钻研的学生要重点进行专业和拔尖培养。在基金申报上,要更加注重技巧,有组织、有预谋的进行策划和安排,通过答辩等手段提高获批资助率。在教师出国管理方面,学院要做好规划,把更多优秀年青教师推向国外“名校、大师、活跃领域”。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闫育周等同志进行了补充发言。
汇报结束后,汪校长表达了5点看法:一是对理学院近几年的状态表示肯定,对理学院的学术氛围感到欣喜;二是对理学院承担的全校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课对学生的影响大,学院要高度重视,不断提升水平;三是在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学院要注意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观念要开放、不能僵化,挑选学术型人才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把应用型人才输送到更加适合的地方;四是学科的发展不是规模效应,而是竹竿效应,所以在学科建设上一定要冲顶;五是在管理运行方面,学院要设计一套能够真正激发教师潜能的评价体系,在学校管理权限下移的基础上实现学院管理的个性化。
最后,汪校长一行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空间材料与科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