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汪劲松校长调研人文与经法学院 指出“聚焦优势学科特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3-03-23 08:41:28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3月23日电(记者 王丽)3月21日上午,校长汪劲松到人文与经法学院进行调研。他指出,在西工大这样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体量不大,但分量不小,希望人文与经法学院聚焦优势学科发展,突出特色,全校各层面共同努力,回答好“西工大究竟要发展什么样的文科”这个问题。

座谈会上,人文与经法学院院长张近乐汇报了该院师资队伍、学科和平台建设、国际化以及困难与发展思路等内容,希望在明确人文社科定位与取向、调整学院学科布局和学院结构以及引进领军人才等方面,学校能给予支持。其他与会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大家既有对树立“西工大人文社科品牌”的信心,更有对改革当下学院学科布局和组织架构的期盼。

副院长田建国建议尽快成立单独的外语学院,以利于人才引进和学科发展。听到建议,汪劲松接连提出了一串问题:“成立学院很简单,但成立学院一定要有‘实’的东西。成立之后的变化是什么,对教学和科研有什么发展,对学校整体发展意味着什么,对教学质量意味着什么,对学生意味着什么?”他进一步解释说,西工大的人文社科要发挥后发优势,把握好“主流”与“特色”的关系,聚焦影响系数较大的方向,再聚焦特色吸引人才,形成“小而精的门类,入主流、形成特色、吸引人才”的循环过程。只有找准核心问题,才能顺理成章再做机构调整。

外语教育系主任赵雪爱教授就外语课改、语言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等提出系列建议。得知语言实验室建设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汪劲松立即指示党政办主任万小朋负责查实解决。赵雪爱还希望学校出台相应政策,让教师以教学为荣。“你希望怎么做?”汪劲松微笑着打断她,希望她把所提建议写实写具体,提供学校参考。

秦燕教授、肖周录教授也分别就人文社科类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等提出自己的建议。汪劲松边听边记,不时插话与发言者交流互动。

“你们确实是学校比较特殊的学院,学科门类多,承担了很重要的教学任务,我知道这个分量有多重,大家有多辛苦。”汪劲松对大家说,作为大学,学科数目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科带来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举例说,清华大学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过程中,首先做的就是花了九年时间恢复法律、经济等人文社科类学科,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认为纯工科氛围的大学对学生成长不利”。

西工大究竟要发展什么样的文科?发展哪几个文科或者学科门类?汪劲松认为,任何一个大学都不可能做到所有学科齐头并进,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西工大文科体量不可能像工科那么大,在又要出特色、体量又不能太大的前提下,就必须聚焦和有特色,在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后,再处理组织架构等问题。他强调,“不要把外语和思政只搞成基础教学部,还应该兼顾学术研究”。

“办好西工大不光是校长和书记的事,也不光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事,而是西工大所有人的事。大家都发挥聪明才智,想办法、出主意,学校才能发展好。”座谈会上,汪劲松对与会者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表示充分肯定,要求学院负责人将涉及人文社科类教学和师资队伍的建议和意见整理具体、整理实在,提交学校领导,“上下酝酿”,使每个学院都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关于办学,汪劲松特别强调,办学不能折腾,即使要改变一些东西,也要拐大弯,不能拐急弯,要平稳过渡。在人才引进中,学术水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格和修养,“要以德立人”。

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编辑:陈仲昌)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