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0月21日电 (记者 吴秀青 摄影记者 郭友军)10月20日上午,西北工业大学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哈军工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哈军工西安地区校友、军工六校校友和西工大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了哈军工的辉煌历史,一致表示将传承弘扬“强军、报国、忠诚、奉献”的哈军工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反坦克导弹专家王兴治,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工大教授马远良,西工大原校长戴冠中,西工大副校长王伟,西工大校友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英群等出席纪念大会。大会由哈军工西安校友会会长杨埜主持。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赓大将受命创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科技高等学府。于是,60年前,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横空出世,先后有15位将军的人生轨迹神奇地交汇在哈尔滨文庙街那个大院子里,形成了一个勇于探索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之路的“将军教育家”团队,短短17年就为国家培育出大批治国建军、上天入海的栋梁之才。据统计:自1953年到1970年,哈军工培养了11000多名毕业生,从哈军工走出的院士有40多位,从哈军工走出的将军有146位。历史证明,哈军工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0年,哈军工正式分迁(一分为六),从此哈军工精神在六所院校发扬光大。1970年春夏之交,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成为西工大三大主脉之一。军工加盟,西工大如虎添翼。以罗时钧教授、曹守裕书记为代表的200多名教师、干部保持哈军工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在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冰城的严寒造就了哈军工人钢铁般的意志。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的融入,使西工大人的血脉里又增加了坚毅和刚勇的热血。
纪念大会上,哈军工8期学员、庆安宇航设备公司原党委书记刘嘉瑞宣读哈军工老院长刘居英发来的贺词和题词。刘居英题词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必须充分领会和一刻也不可忘记的。”刘老祝愿各地校友继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发扬哈军工的奋斗精神,为强军兴国再立新功!
哈军工4期学员、西工大原校长戴冠中在讲话中系统回顾了哈军工空军工程系迁并西工大的历史。他说,哈军工空军工程系是哈军工一系也是最大的系,其所属8个专业分别并入西工大飞机系、航空发动机系、电子工程系、航天工程系和自动控制工程系。43年来,罗时钧、杨庆雄、沙伯南、刘千刚、康继昌等一大批哈军工知名教授为西工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哈军工培养造就了我。”哈军工4期学员、反坦克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兴治深情讲述了在哈军工的求学故事,以及哈军工“强军、报国、忠诚、奉献”精神对自己国防科研生涯的深刻影响。“哈军工精神,我将铭记一生。”
“作为哈军工的传人,深感期望在心头、重任在肩头”,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王岩代表军工六校发言。他表示,要将哈军工的精神发扬光大,要将哈军工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新的贡献。
王伟副校长代表校党委书记陈小筑、校长汪劲松和全校师生对纪念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哈军工的老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刚刚戴校长讲了那么多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并入西工大后的故事,听后十分感动。非常有幸的是我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到西工大学习的专业就是航空陀螺仪表,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我的授课老师几乎都是来自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的老师,我与哈军工老师有着深厚的渊源。”王伟表示,作为哈军工事业的传承者之一,西北工业大学一定肩负强军报国的责任和使命,让哈军工旗帜在西工大永远飘扬,让哈军工精神永远传承。
哈军工西安校友会代表韦建南向西北工业大学赠送了数套为纪念哈军工创建60周年编撰的两本书——《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和《哈军工将军画传》。哈军工北京校友会殷洪兵校友向西北工业大学赠送了为纪念哈军工创建60周年筹拍的纪录片《大国军工》光碟和《哈军工编年史》一书。韦建南和殷洪兵两位校友希望更多的学生了解哈军工的历史、学习哈军工的精神,希望两本书给更多的年轻人以启发和激励。
会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纪念哈军工建校60周年画展。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