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西工大举办“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校企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14-06-20 17:41:30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6月20日电(记者王凡华 摄影记者 郭友军)6月20日,学校举办“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校企高峰论坛。论坛以“坚守、传承、创造、发扬”为主题,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同台对话,探讨如何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全面探索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以及世界500强及国内知名企业共82家单位的107位嘉宾, 与学校领导汪劲松、张骏、万小朋以及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出席当日上午的开幕式,研讨合作发展之道。

校长汪劲松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用人单位代表表示感谢。他说,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学从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更离不开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关心和支持。本次校企高峰论坛,就是邀请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规律,共同研究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汪劲松表示,学校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校企合作,积极寻求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为校企合作搭建更好的平台,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权威数据发布 诠释学校人才培养理念

副校长张骏做专题报告,聚焦学校近年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就业工作思考,希望通过交流汇报,共同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

张骏表示,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就业工作使命,学校提出了要培养“有梦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国际视野、有人文和体育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学校还提出了“学业促发展、就业扶上马、职业送一程、事业帮一生”的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

他说,学校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机制,全员参与育人工作;坚持将就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请进来、走出去,全方位培育就业市场。

据悉,我校的就业工作围绕“有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使命,多年来向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近五年来,向世界500强及央企输送毕业生10369名,占签约总数的60.7%。“十一五”期间已为国防工业输送毕业生8999人,“十二五”的前4年也已输送6750人,签约人数中的50%以上都进入国防工业领域。从国防工业各行业来看,签约总数的20%左右到航空单位,硕士生中10%左右到航天单位,其他国防单位的占到10%至15%。

开幕式上,学生处处长王宇波发布了学校2015届学生的就业信息。

论坛也让来自各企业的代表们颇为兴奋,感触良多。“听到学校领导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介绍,感觉西工大确实很有思路和想法。”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人力资源部部长蒋平说。“我要为西工大的校企高峰论坛点个赞。”来自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经理秦雪,用年轻人最熟悉亲切的方式表达了对学校的肯定与支持。

 

聘任校外“职场导师” 提供全面深入职业辅导

开幕式上,副校长万小朋宣读了学校首批校外职场导师名单。他说,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了解职业环境并有效提升职业素质,从而进一步规划和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前期校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西北工业大学决定聘任重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担任学生职场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具深入性、实践性的职业辅导。

来自航空、航天、航海、兵器工业、信息产业等单位的107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成为我校学生的职场校外导师,他们将利用校园招聘或其他专门时间来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辅导;并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

理学院党委书记闫育周表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与用人单位的发展“步调一致”。通过选聘重点单位人力资源主管担任学生们的“职场导师”,可以把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直接传递给学生,“这将使学生收获很多。”

校企直接对话 探讨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目前,关于人才培养、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学生择业观等方面,很多人都面临困惑:一是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二是企业聘任并培训员工亟待提高职业技能,服务企业发展;三是毕业生感叹好工作难找,实际工作难做。

在随后的研讨交流会上,学校和企业代表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西工大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十分勤奋……”

“西工大的学生既能推导理论模型,又能推车送零件……”

“西工大是我们每年校园招聘重要的‘产粮区’……”

“我们单位所领导和中层干部以上大概有半数左右都是西工大校友……”众多企业代表对西工大毕业生“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情况,予以高度褒奖。

“如何培养和管理好现在90后的大学生,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西工大培养的同学确实踏实勤奋,但是创新能力不足,后续发展优势不明显。”

“希望同学们在打牢专业基础之外,要着重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各企业代表也结合实际,对学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研讨交流当中,用人单位和学校的代表畅所欲言,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思想火花和真知灼见不断涌现。建议学校更多地把实习基地直接放到企业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或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直接对接。建议学校在专业内容设置时要有前瞻性,要考虑国家战略需求的变化;学校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亟需提高,同时希望能增加专业以外的相关交叉学科的内容。企业与学校要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的教学研究基地,使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快投入应用,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同时,希望学生在求职时也要着眼未来,要看到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

双方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订单式培养”“校内外实习”机制,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积累实践经验;高校如何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在人才培养、选拔方面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企业和学生如何加强在实习就业中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张义庭表示,高峰论坛让校企合作找到了新平台,可以让企业有机会参与到学校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学生处副处长王莉认为,学校与企业互动,特别是企业与高校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无障碍沟通和无缝对接,是对企业、学校、学生都非常有益的“三赢”活动。

当日下午,论坛还专门组织了2015届毕业生分组推介活动。各企业代表深入各学院,与学院师生交流,并现场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记者看到,在活动间隙,有不少同学就手持简历积极与用人单位代表接洽,了解单位情况,主动介绍自己,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而温馨。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