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1月18日电 (马聪 康鹏军)11月12日下午,学校在东馆三楼会议室举行了“知恩、感恩”研究生校风、学风座谈交流会。副校长张骏,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春科,航海学院教授陈景东,机电学院教授齐乐华以及部分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生教导员,2013-2014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研究生标兵、模范班级、专项奖学金等获奖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乔彩燕主持。
会上,研究生代表踊跃发言,从“知恩、感恩”的角度,围绕校风、学风建设的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贺顺在谈到自己对学风的理解时,用“学风应该像椰树,一节一节的攀升,在最高端开花结果;而不应该像榕树,根枝交错,一树成林”的比喻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扬。“非常感谢学校完善的奖助体系以及对我们博士生生活、科研的大力支持,使在校的我们也可以享受到像工作的同学一样的生活水平。”优秀研究生标兵,来自航空学院的魏鹏飞在表达自己感激之情的同时,也建议各教研室、实验室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科研环境,并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其中。来自理学院的优秀研究生标兵刘攀博结合自身实际激动的说到:“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和导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提供的各种保障和资源,让我们可以安心科研。我也必将不断完善自我,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导师。”其他代表还就如何摆正科研心态、如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座谈会上,各位导师代表和副书记也纷纷发言。陈景东教授认为在学风建设中要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保持“求知如渴,大智若愚”的心态;同时要加强学术道德宣传与教育,加强学者自律。齐乐华谈到团队合作是科研成功的保障,此次座谈会后也将“继续加强团队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大家创建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感恩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是一种生活态度,但这并不仅仅局限于眼前,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形式,应该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做到公平竞争,不断培养学生作为工大人的文化自信和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
李春科在座谈会上谈到,学校对高端人才、潜力人才、栋梁人才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已经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希望广大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希望广大优秀的学生发挥“正能量”的宣传导向作用,向身边的同学倡导感恩理念,做“知恩、感恩”的模范。在提到下一步校风、学风建设的举措时,李春科表示后期将通过“微学术”等活动,充分利用“瓜大生活圈”等宣传渠道,给全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生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并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咖啡屋等资源,使广大师生共聚一起,以一个自由的心态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探讨与交流,以期在探讨与交流中迸发出更多的火花,实现资源共享。
副校长张骏认真听取了与会代表的发言,并不时与代表们交谈。张骏指出,大学是以学生为本,非常感谢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在“知恩、感恩、报恩”的同时,为促进学校学风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张骏强调,将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制度约束,不断净化学术风气。“以什么为荣,为什么而学”是值得同学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学校将通过不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在全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最后,张骏表示,学校以往的工作导向重在规章制度的建立,此次座谈会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如何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开拓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如何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在更多元化的平台下做好研究生工作将是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同时,张骏希望广大参会代表能以此为起点,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并希望通过优秀代表的带头示范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工大的优良传统和学风。
本次座谈会为老师、学生增进沟通,优秀学生互相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会研究生倍受鼓舞,纷纷表示将会把“知恩、感恩、报恩”的理念传递下去,并将以此为契机,散发先进模范的“正能量”,为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