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为了不应忘却的纪念——《古路坝灯火》主创人员访谈
发布时间:2015-04-24 11:52:33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4月24日电(记者 王丽 摄影记者 郭友军)为了一段彪炳史册的历史,更为了不应忘却的纪念,电影《古路坝灯火》4月23日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该剧以独特视角,艺术地再现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师生在抗战时期潜心治学,历经艰难险阻保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精魂,刻苦努力、科技救国、共赴国难的故事,是将一些尘封而又关键的历史跃然大银幕之上的主旋律之作。

首映式前的媒体见面会上,剧组主创人员畅谈拍摄中的感动、震撼和困难、压力。该剧编剧、导演、国家一级作家莫伸,剧中李院长的扮演者王光辉,鲁校务的扮演者吴旗、徐丹凝的扮演者任晗、郑浩秋的扮演者李德强、余专员的扮演者刘铁涌、吴建聪的扮演者杨树、郑浩春的扮演者梁戟等主创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这部主旋律电影“炼成”背后的心路历程。

媒体见面会由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小聪主持。

 电影自然流露‘公诚勇毅’之品质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双雄”挺立,但因为西北联大偏西北一隅,存立时间短,其发展历史和重要贡献一直鲜为人知,而完整记载和保留其历史的文献记载更是少之又少。

时隔近80个春秋,以当代人笔触和视角再现那段尘封的历史,难度可想而知。“接手这个拍摄任务之前,我对西北联大和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历史一点都不知道,几乎是‘白手起家’。”导演莫伸坦陈,但凭借多年编剧经验和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他几乎阅读了已出版和网上关于西北联大和国立西北工学院历史的所有文献记载,还四处走访健在的西北联大和国立西北工学院毕业生,并发动亲戚朋友搜寻了解这段历史的健在者。在有限且“碎片化”的资料基础上,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剧本创作,期间历经七易其稿和无数次小修小补,终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故事结构。

从创作剧本到首映,电影《古路坝灯火》历时一年有余。“这一年多来,我不敢说每天都在做这个事,但我敢说,每天都在想这个事。”莫伸说,国立西北工学院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为保留中华民族教育精魂和发展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有一部气势磅礴、厚重立体、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来记录这段历史。作为第一个将这段历史形成影视作品的人,他倍感自豪和欣慰。但莫伸也坦言,他在这部电影的创作中也经受了时间紧、任务急、资金有限和找景困难、人员安全等重重压力。“克服千难万难,我们就是想通过这部剧,告诉大家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大平台上树立人物形象,我们不刻意表达,而是自然流露‘公诚勇毅’的品质,从而传达出‘信仰坚定、百折不挠、科学理性’的核心理念” 。

这部电影中,除了王光辉和吴旗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演员外,其他演员均为“80后”“90后”年轻人。如何能让这部“史”、“剧”结合之作,在艺术上实现水乳交融和服帖自然,成为莫伸挑选演员和拍摄中的关键。对此,莫伸介绍,了解历史,才能融入历史;融入历史,才能演活角色。该剧在拍摄和表演中下了很大功夫,包括他在内的年长者对年轻演员反复说戏,年轻演员也很努力研读剧本和感受角色,从现有条件说最大程度实现了电影的戏剧性和故事性。

“年轻人应该了解那些辉煌的苦难”

  作为编剧,莫伸除了还原抗战时期古路坝的物资匮乏、土匪偷盗、国立西北工学院严格办学等史实外,还设计出一系列以徐丹凝、吴建聪、郑浩秋、郑浩春等为代表的虚构人物,立体呈现国立西北工学院的校风校训熏陶之下,普通大学生和大时代紧密关联的命运变化和精神成长。

剧中,徐丹凝的善良热情和积极向上、郑浩秋的勇敢无畏和科学理性、吴建聪由自怜自负到舍弃小我的转变,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角色更有时代性,郑浩秋的扮演者李德强不仅看遍了同类型的台湾影视剧,还钻研剧本和历史书籍,希望以自然流露呈现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特质。

郑浩秋和郑浩春兄弟俩为是否弃笔从戎激烈争吵的情节,是这部电影的高潮之一。饰演弟弟郑浩春的演员梁戟目前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在校生,此次表演也是他首次走上大银幕。梁戟说,虽然自己远离那个年代,但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难以承受之痛,所以在感受这个角色时,自己在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那段苦难的历史情境中带入普通人的基本感情,“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观众”。

“我以前表演的都是很单纯的角色。刚看到这个剧本时,我就被徐丹凝的角色打动了,她单纯却不幼稚,热情而又理性,特别是‘这些钱不是借给你的,而是借给我危难中的祖国’那段情节,每一次熟悉角色,我都会泣不成声,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该了解中华民族那些辉煌的苦难。”“女一号”任晗说。而莫伸导演现场透露,为了这个角色,任晗曾自费往来西安,只为和导演聊透对角色的感受。

“李院长”希望女儿到西工大学习

      一脸正气的王光辉在剧中饰演正气凛然、严词拒绝“官二代”的李院长。其慷慨激昂的陈词,大义凛然的做派,是剧中的亮点之一。    

“一脸正气是我的瓶颈!”王光辉一打开话匣子就“抱怨”地说,从电视剧到大银幕,自己因为长相原因一直都扮演正派人物,最近正在拍摄的一部抗日题材电视剧,他仍然是扮演勇敢无畏、潜伏于上海的中共地下党员。

和“80后”“90后”的年轻演员相比,王光辉和吴旗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演员了。前者曾出演了古代帝王、赶考秀才、乡村支部书记、大学校长等各种角色,后者则在《平凡的世界》、《爱在苍茫大地》、《罪域》、《大唐诗圣》、《商鞅传奇》等剧作中均有精彩表现。尽管如此,王光辉仍谦虚表示,每一次饰演新角色都是一次考验和锤炼,了解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历史,努力呈现“公诚勇毅”的精神内涵,都是他作为“李院长”的必修课。而此次饰演李院长的经历,也让他对西北工业大学的校训和办学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透露女儿今年高考,“如果有机会,希望女儿能到西工大学习”。

追寻西北联大的活动将生生不息

对于和西北联大相关的国内高校来说,抗战时期的历史是一段不应也不能忘却的记忆,但对于大众而言,这段历史近乎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间。而今,关于西北联大的探寻和研究还在进行吗?未来,还会持续推进吗?媒体见面会上,西工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小聪一一作答。

李小聪表示,从2012年起,“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每一年的论坛上,与西北联大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高校都会围绕西北联大的办学精神、办学特点以及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展开丰富的讨论。以《光明日报》为代表的媒体也对西北联大发挥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报道。作为国内首部校史电影,《古路坝灯火》是更具体的关于西北联大历史和精神内涵的探寻与传承。“我相信,未来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还将生生不息,继续下去,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陈仲昌)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