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专稿】导演莫伸眼中《古路坝灯火》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压力
发布时间:2015-04-27 14:34:02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4月27日电(记者 王丽

“拍《古路坝灯火》,我是白手起家”

——导演莫伸眼中《古路坝灯火》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压力

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体——瘦削,是电影《古路坝灯火》导演、国家一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莫伸的鲜明特征。但在他瘦削的身体之中却积蓄了常人难及的能量,这种能量不仅使他横扫文学、电视剧、电影各个领域进行“多产”创作且硕果累累,还能扛住压力“高效”创作,赢得广泛社会赞誉。

作为国内第一部校史电影《古路坝灯火》的编剧和导演,莫伸一手包揽从无到有的剧本创作和大银幕故事塑形,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将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历史,以鲜活、具体之态搬上了大银幕。采访中,抛开掌声、赞赏和荣誉,莫伸倾吐心声,讲述了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困难、压力和欣慰。

资料匮乏——

“因陋就简”创作剧本

莫伸和国立西北工学院的缘分,开始于2013年冬天一场朋友之间的饭局。

“那次和西影厂董事长张宏等人吃饭聊天。他是西工大毕业的学生,无意间说起国立西北工学院在古路坝的一段历史,我们都觉得很有意思……”

但当莫伸真正接手开始创作《古路坝灯火》的剧本时,他不仅对国立西北工学院的这段历史一点都不了解,而且能找到的文献资料少之又少。白手起家,是他对当时状态的真切描述。

“开始做基本的资料搜集工作之前,我不了解,也不能凭空想象当时城固县古路坝到底是什么状态。凭借多年编剧的经验,我开始搜集基本资料,一方面是已出版的文字资料和网上资料,一方面是走访很多健在的和西北工学院有关系的人,获得了很多感性认识,知道了当时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状态。”莫伸坦诚地说,最终出于资金和时间的原因,只能“因陋就简”,在“碎片化”的资料基础上,用半年多的时间形成了剧本,期间经历七易其稿和无数次小修小补。

“这部戏是历史题材,服装、化妆、布景等都是问题,比拍现代剧难得多。”莫伸连连感慨这是接手拍摄《古路坝灯火》最大的难题。为了寻找适合的外景地,他自费乘坐客运大巴往来汉中多次,拿着数码相机拍照录像,几乎走遍城固的山山水水,但“挑景实在是太难的一件事”,因为“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现代化的东西,比如电线杆、二层楼,以及像‘锅盖’一样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历时三个多月,最后才选择了还有部分原生态场景的黎坪景区作为外景地。

情节设计——

“感人的故事很多,怎么表现是个难题”

动人的故事情节,是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而美好的爱情,更是绝大多数电影吸睛的关键所在。电影《古路坝灯火》中,徐丹凝、吴建聪和郑浩秋之间若隐若现的情感纠结,在整部电影的宏大主题中起了重要的铺垫和渲染作用。

“爱情的情节要不要?这是事实,为什么不要。”莫伸表示,据他搜集资料发现,当时工学院女生很少,很多男学生都与当地姑娘谈恋爱,特别是“不管战火怎么纷飞、硝烟怎么弥漫,毕竟与生俱来的情感发展是遮掩不住的”,所以设计了若隐若现的感情线索,为树立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莫伸感慨,搭建故事构架时,有很多特别生动的故事,因为“表现太困难了”,只好舍弃不用。其中师昌绪和高景德同住一个宿舍,但因轮班自习而半年没有见面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教授因为物价飞涨、薪酬过低,不能养家糊口,只好把孩子送到育婴堂的故事,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不好用画面表达,只好选择配音表现”。

情节表现尚有如此难度,“公诚勇毅”校训的表现就显得更为困难了。莫伸表示,和很多大学和机关单位的核心理念一样,从国立西北工学院到西工大,“公诚勇毅”的校训与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一脉相承。设计故事情节时,只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大基础、大平台,就一定不会悖理“公诚勇毅”的思想。电影中所表现的校训校风,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

电影音乐是渲染和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莫伸说,这部电影中,音乐要靠近陕南风格,又要表现磅礴的气势。为了从音乐角度恰如其分地表现影片的核心思想和人物特征,在将定稿剧本交给音乐创作者之后,他不要求对方立即进入创作,直到片子剪定成型并请对方深入观看之后,才进入创作阶段。“音乐挑选用了半个月时间,我每天一睁眼就听,一边听一边记,思考放在哪里合适。”直至首映,他仍遗憾表示,自己对剧中汉江竹筏的一段配乐还拿捏不定,不知道该用大提琴版的配乐还是竹笛版。“我个人偏好大提琴版,但很多内部观摩片子的人都说竹笛版好,希望首映后观众们能喜欢。

扛住压力——

“大家竞相要办首映式,是最大的安慰”

从创作剧本到首映,电影《古路坝灯火》历时一年有余。“这一年多来,我不敢说每天都在做这个事,但我敢说,每天都在想这个事。”回头细数拍摄经历,莫伸感慨:“实在是压力重重!”

他说,作为导演,最重要的是全剧组成员安全不出事,例如男女主角等主要演员不生病不出事、交通安全不出事、庞大数量的学生群众演员不出事、大场景拍摄现场调度不出事,“每耽搁一天,就要浪费5-6万元经费,这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实在折腾不起。”

莫伸的夫人董希慧是剧组的制片主任,统筹管理剧组的大小琐事。为保障剧组安全顺利拍摄,莫伸夫妇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拍摄始终,她压力大的睡不着觉,每天晚上吃两片安定,但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一度甚至出现幻觉。”

辛苦如此,艰难如斯,以至坦诚相谈的莫伸直言说,“每场戏都面临不一样的压力”,更感慨道“拍电影真不是一个好工作,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当导演”。但拍电影和搞写作一样,又都是莫伸的至爱,在“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中,他享受着电影创作带来的些许乐趣。

不过,令他倍感欣慰的是,不管是西影集团、西工大,还是城固县人民政府,三家出品方在首轮观看后都“反响不错”,特别是城固县和西工大都希望举办影片的首映式。

“对我来说,大家竞相要办首映式,就说明电影拍摄获得了认可,这是最大的安慰。”莫伸爽声说,瘦削的脸上绽开舒心的微笑。在他背后,春天的阳光里,电影《古路坝灯火》的巨幅海报熠熠生辉,鲜活明亮……

(编辑:田庆青)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