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5月16日电(记者 王丽)2015年5月15日,对于刚从西工大航天学院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张仁勇而言,意义非凡。这一天,他作为我国第一位水族工学博士正式离开母校校园,奔赴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入职报到。

31岁的张仁勇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乡水龙村人。在世代耕种为生的传统水族村寨中,他和同龄人一样,在“混合班”的小学教育和放学后放牛、抬粪的“放牛娃”生活中度过少年时期,经历了“地理老师教英语”的尴尬现实。但在重视耕读的家庭氛围中,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并未阻挡这个山里孩子的求学梦,兄弟姐妹六人“接力赛式”的帮扶中,他得以进入县城的鹏程希望学校读书。在深圳一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张仁勇顺利读完高中,2003被西北工业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录取。
“小时候放牛,我曾无数次躺在山坡上,仰头看着天空的飞机,想象它是怎么美妙地飞行……”在张仁勇的求学路上,虽然贫穷和落后一次又一次成为障碍,但也同样给予这个年轻人无穷的想象和探索。
在预科班,张仁勇勤奋刻苦,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优先选择专业,圆梦“航天”,进入西工大航天学院学习。本科、硕士、博士,在西工大校园学习生活的11年里,张仁勇一直自谦“我的基础差,我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本科辅导员金秉乐至今清晰记得,每天晚上去学生宿舍检查,张仁勇总是最晚回去的人,因为他总是在加班加点学习英语。张仁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弟任仲靖也说,每天晚上12点左右,师兄才会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张仁勇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到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师从国际深空轨道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Franco Bernelli Zaaaera教授。今年,张仁勇以题为“深空探测小推力低能转移轨道设计方法研究”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被公认对我国深空探测轨道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他本人也被国内顶级的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聘用,将继续从事深空探测技术科研工作。
“‘水娃’乐观、坚强、感恩。”导师罗建军教授以三个关键词迅速勾勒出张仁勇的性格轮廓。“水娃”,是西工大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袁建平教授、导师罗建军教授等人对张仁勇的爱称。


回忆“水娃”在校时的过往,罗建军不禁两眼湿润,热泪盈眶,因为这个自立自强的阳光小子,曾留给了他太多难以磨灭的印象。罗建军说,张仁勇虽然基础弱,但勤奋用功,敢于责任担当。2010年,为了按时优质的完成科研任务,他几乎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虽然生活贫穷,但张仁勇开朗阳光,懂得感恩,时刻以一己之能帮助他人。2007年,张仁勇拿出自己的第一笔奖学金1000元,号召联合各界人士在高中母校设立“鹏翔奖学基金”,用以鼓励更多和他一样的水族学子。在其后的求学生活中,甚至是留学意大利期间,他仍省吃俭用,长期为该基金捐款。而在每年寒暑假,只要他回到老家,总会到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或举行学习体验报告会,鼓励当地孩子努力求学,走出大山,开阔视野。
张仁勇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同时在学弟学妹中具有“带头大哥”式的威信和口碑。学弟赵建棂几乎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与“水哥”相处过的日子——只要他在,灿烂的微笑和豁达的笑声,就会在单调甚至枯燥的实验室里点燃大伙的热情,轻松、愉快的气氛立即为冰冷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笼上一层温柔之光;只要他在,细雨无声的安慰很快就能化解集体生活的摩擦和矛盾,他也无形中成为大伙的核心和凝聚力所在。
“学霸”偶尔也会“任性”一把。张仁勇会常常怀揣一颗浪漫之心,在卸下学习和科研的重任后,随时开始“说走就走”的旅程。今年提交博士毕业论文后,他独自一人背着干粮、水和衣服,以“免费搭车”的方式,从西安一路到西藏拉萨,“和不同的人对话,体验别具一格的生活,也见证好心人随处都在的事实”。
“学霸”有一颗温柔的心,在宣传水族文化时尤为明显。5月15日,是张仁勇学生时代在母校度过的最后一天。他穿上水族只有在重大节日才穿的“马尾”礼服,向所有感兴趣的人热情讲解衣领、袖口、前胸、后背等衣服各处的花纹、文字的含义以及制作工艺。他说,这套衣服是自己去意大利留学时,姐姐托付整个村寨的婶姨姐妹们,耗时半年手工缝制出来的。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他愿以这种隆重的方式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5月12日,得知张仁勇顺利通过博士学位答辩,他的家乡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专门为学校发来贺信,表示张仁勇是该县有记载的“水族首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博士、首位水族工学博士、我国水族首位211、985重点大学统招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对西工大和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培养表示由衷的感谢!
就要离开母校了,张仁勇和罗建军再次深情拥抱,泪洒衣襟;和同窗好友握手作别,临行依依——这个幼时丧母、青年失父的年轻人,在西工大不仅收获了丰硕的知识,更重获了情深似父子的师生情和纯洁质朴的同窗情。
“在西工大,我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黄金时代。西工大为我圆了‘航天梦’,为我铺设了通往梦想之境的通途大道,我的一生都将为是‘西工大人’而骄傲!”当年躺在山坡上望着飞机“做梦”的“放牛郎”,在西工大初夏校园的梧桐浓荫中,走出母校校园,挥翅翱翔。
他的身后,是这个伟大时代最璀璨的梦想背影……
(本稿图片摄影:西安晚报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陈仲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