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8月30日电 《众创时代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4期,卷首语。
□ 陈小筑
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点燃创新驱动,我国迈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也必然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大学必须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途径与方法。
首先,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应紧紧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学生内在需求为牵引,基于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以德修身,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注重培育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感,造就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其次,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系统工程,大学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实施系统的教育教学计划,量身订做个性化培养方案,推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教学方式改革,调动校内外优秀资源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等渠道,建立并完善符合创新创业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敢于批判、善于质疑、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思维、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大学必须成为“众创”时代的中坚力量。
办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肩负起社会赋予大学的历史责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大学应主动承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责任,成为“众创”时代的主力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在“实”和“新”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