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青年教师社会实践】“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念”——走访中物院优秀校友
发布时间:2015-09-06 18:14:21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9月6日电 (记者 王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著名诗人艾青的这句诗生动体现了在中物院工作的历届西工大校友的爱校情怀。8月23-27日,西工大青年教授代表团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参观学习期间,代表团成员在学术交流中走访优秀校友,和校友们座谈,共话工大记忆,共叙工大情谊。

25日下午,西工大青年教授代表团与部分在中物院工作的西工大校友举行座谈会。气势恢宏的西工大宣传片,不但勾起校友们的思校情怀,也让大家领略到了母校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还特意为校友们赠送了电影《古路坝灯火》光盘,让校友们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特别氛围里倍感自豪、倍受温暖。

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吴强,1988年毕业于西工大流体力学专业,对西工大和中物院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情回忆在校时的学习经历、师生情和同窗情,感谢季文美、傅恒志等恩师的无私教诲和人生影响。他说,西工大“三实一新”校风融入血液,让自己在科研事业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念。对科学的卓越追求和热爱祖国的奉献情怀,是西工大校训校风和中物院理念价值的完美结合,这些精神追求在西工大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1992年,曾孝云从西工大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分配至中物院,现任该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23年的中物院工作历程中,他从车间到研究室型号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经历和岗位完备而全面”。从工作经历谈开来,他特别希望西工大能与中物院开展相关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中物院氛围好,讲求大协作,各个岗位的科研技术人员知识需求旺盛,而西工大师资力量雄厚,实验条件好,如果能开展联合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全方位合作,一定能实现双赢共长”。

1995年从西工大毕业进入中物院的余绍蓉和毛勇健是工作中的“夫妻档”。20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们同扶持互促进,不但双双深造学习,还都是快速成长的技术骨干。1994年进入西工大学习的魏齐龙,在美丽的友谊校区材料学院度过了终身难忘本硕博时光。学长曾孝云评价魏齐龙集中体现了西工大人的“三实一新”特点,到中物院后团队意识强、协作能力好,“成长特别快”。2007年从西工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的程铮,是另一位“成长很快”的校友。从走出校门的懵懂,到成长为中物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业务数据网格科研团队带头人,他以实际行动对西工大踏实、朴实、诚实和创新的校风进行了最生动的诠释。“每一次进步都需要加倍付出努力,每一个荣誉都需要坚持和执着,这些品质是西工大给予我们的最大财富,是西工大师生潜移默化的结果,这些品质让我们在中物院立足发展,也让我们为母校高高树立起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

不管是60后、70后校友,还是刚刚成长起来、进入“骨干”序列的80后校友,他们既为西工大毕业生和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毕业生同台竞技而欣喜,又为未来有志进入中物院的西工大学弟学妹指点迷津——希望西工大毕业生在继承发扬“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作风的同时,更加注重“一新”的开拓,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为在更广阔舞台和更高起点的飞翔积蓄能量,也为母校打造越来越多更加金光熠熠的毕业生名片。

除了参加座谈会的部分校友,西工大青年教授代表团成员还在参观学习中寻访到了更多的校友——他们中有人得知西工大青年教授代表团到访中物院消息而专门赶到驻地,也有人在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翘首以待母校学长前来参观……每一个热切的眼神,每一双温暖的双手,每一次深情地回忆,每一句诚挚的祝福,每一个充满期望的建议,都是远在川地、心系母校的校友们对母校的惦念、期盼和祝福,对恩师的感激、感恩和感谢。

在“国家唯一核武器研制基地”“国家计划单列”等诸多光环之下,这些来自西工大的中物院人都显得格外朴素踏实和坦诚可爱。他们忠诚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他们感激事业给予自己关于生活和工作的所有幸福感——他们以自己从西工大到中物院的人生轨迹告诉母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审稿:高大力 编辑:田庆青)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