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杨益新教授荣登《中国教工》封面人物
发布时间:2015-09-14 17:16:43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西工大新闻网9月14日电 日前,《中国教工》杂志封面人物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益新教授。

杨益新,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被授予“陕西省师德标兵”,荣获“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附:杨益新教授个人资料:

杨益新,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7月进入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试点班学习,分别于1997年、1999年、2002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获得应用电子技术学士学位、水声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6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任教,2011年7月任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13年5月至今任航海学院院长,现兼任水下信息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声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水声学分会副主任。他主要开展水下信息处理与传输、水下声系统设计与集成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海洋环境专项调查设备、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子专题、国防预先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他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2项。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陕西青年科技奖”及“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2009年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2011年获得第十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杨益新教授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敬业爱生,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显著。他担任了多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优秀,受学生普遍欢迎,教学评价连续多年在学生和同行专家评教打分中成绩位于前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以项目为驱动、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因材施教,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好书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做好育人工作。他的课程教学侧重基础、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特别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并将学科发展、研究前沿、工程实践方法和经验融合到教学中,拓宽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将教学内容凝练成学术思想载体,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国防事业的思想。他针对课程考核中存在“重知识考核、轻能力和素质考核”等问题,积极改革考核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让考试发挥出人才培养的正能量。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四结合”的评价体系,即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从而更为合理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和创新素质水平。

杨益新教授负责并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声纳原理”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的“声纳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的“水声工程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他指导学生承担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获得优秀结题,指导学生获得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在他倡导下组建的西北工业大学智能水下航行器创新团队,以多学科交叉协同为理念,设计完成的Nemo航行器首次参加新加坡AUV挑战赛即获得了全球第三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杨益新教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人师表,始终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突出以育人为本的宗旨。他在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担任03050901班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主动交流思想,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思想。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注重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关心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遇到具体困难时,主动给予学生积极的实质性帮助。该班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称号,24名学生中涌现出国家级竞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3人次,毕业时19名学生已成为中共党员,一次性就业率100%。他以一个优秀教师的风范,时刻感染着周围的同事和学生们,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吸收先进文化,力争使学生将来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杨益新教授治学严谨、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主要从事声纳系统设计与水声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了多项创造性成果。他提出了基于实测阵列流形的体积阵波束优化方法,确保了某水下声系统的顺利研制,提高了探测作用距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水声系统的波束域高分辨方位估计方法研究,提高了对目标方位估计的精度和多目标分辨能力;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下,致力于研究高阶声场传感器超指向性的稳健理论与技术,创建融合多种数学模型的、适用于高阶声场传感器的超指向性统一理论,并在提高超指向性波束形成稳健性方面取得突破,挖掘出超指向性在提高方位分辨力、提高信噪比增益、大幅度减小传感器及其阵列尺度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他和课题组一起,特别针对多通道圆环形高阶声场传感器建立了方向性指数最优解的空域谐波表示,给出了圆环阵超指向性的解析闭式最优解,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稳健性。他结合海洋声学环境调查、水声传播等研究,探索水声信号传输新原理、新方法,并和阵列处理理论相融合,为新型水声探测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杨益新教授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放在首位。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他注重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落实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提出设立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具体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在航海学院实施“青年教师责任教授制”和“青年教授学术导师制”,扩大青年教师和青年教授在国际和国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使得航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他深入研究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以“大类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理念,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的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他积极主导转变学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获得突破。在学院通过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氛围,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他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支撑了航海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杨益新教授在完成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为学校青年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多次参与组织了青年教师学术访问团赴马兰某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有关单位的交流与访问活动,组织并参与了“青年科学家进校园”大型科普活动,赴陕西省内多家中学面向中学生作了多场科普报告,获得了广大中学生的好评,真正履行了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高校优秀教师传播先进文化的光荣职责。他辛勤耕耘在高等教育事业第一线,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模范履行岗位职责,是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的代表。相信经过他孜孜不倦的对学术的不断追求,一定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