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卓越大学联盟国家级教学成果交流会在西工大召开
发布时间:2015-10-10 14:12:06 点击数: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西工大新闻网10月10日电杨 丹 摄影记者 郭友军)为进一步推动卓越联盟高校教学研究、教学建设和教学发展先进经验的共享与交流,增强联盟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10月9日,由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卓越大学联盟国家级教学成果交流会”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卓越大学联盟9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和院系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成果交流会,同时会议还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的教师代表参会。我校副校长万小朋、校长助理黄新波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张军主持。

万小朋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指出,此次“卓越大学联盟国家级教学成果交流会”是联盟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峰论坛,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研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十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宣讲嘉宾的莅临给予了我校教师极佳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以优秀的教学成果为示范,认真学习,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共同提高育人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会上,十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宣讲嘉宾分别进行主题发言,介绍获奖成果,分享成果培育的宝贵经验。

天津大学获奖成果“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创建了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构建了“厚基础、强专业、重能力”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框架,强化教育过程,注重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有效解决了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缺失的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破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济大学“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本研全覆盖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施”为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明确了行动规范,建立了职责分明、“管”和“评”分离与联动、闭合循环、持续改进的工作体制和机制,通过全方位监控、多视角评价、多结点监督、多渠道反馈以及对改进情况的多阶段跟踪,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重庆大学“构建渐进性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造就实用性软件工程创新人才”针对新时期实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一套渐进性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对造就实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基于创新能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出“知能合一,传创并举”的创新能力型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自主与协同”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寓创新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的课程教学方法,建立多样化、常态化、军团化的第二课堂创新实践运行机制,促进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过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制订产学研协同育人方案、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整合产学研协同育人资源、激发人才培养关键要素,有效构建起面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

东南大学“创新课程体系,突出自主研学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改革与成效”打破以往实验课彼此独立、难以开展综合性工程实践的境况,精心设计了“强化项目内容工程性、强化知识应用综合性、强化实现方法多样性、强化实践过程探索性”的一系列实验项目。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融合、已有知识与拓展知识融合、课内实验与课外研学融合”。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性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出了“3种模式”的改革方案,提出了修订培养方案的10个方面,提出了8个人才培养实施平台的构建方案,旨在解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创建微纳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面向我国微纳系统科技发展的迫切人才需求,针对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提出了“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创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开放共享优质科研资源,不同学科融合构建全新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多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工科大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践行”提出了“基础为本、实践为魂、素养为翼”的理念,构建并践行了“基础-实践-素养” 融合发展的“二三三”大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了全能型专业化师资队伍;探索出“实践引兴趣,兴趣带学习,学习提素养,素养促发展”的培养经验。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主题发言,分别就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如何看待国内外专业认证体系的差异,如何从校院两级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如何解决全英文课程的接受程度差异,如何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新型前沿学科结合,如何在课程与课堂两个微观层面进行教学改革,如何以教学成果奖指导教学实践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张军处长致闭幕词,他表示,秉承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积极开展联盟高校教学成果交流,广泛分享优质教学研究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审稿:张军 编辑:田庆青)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