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月25日电 (记者 刘建平) 1月23日,一则来自人民网,报道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新闻引发了工大人的关注。新闻中报道了在广西苗族自治县的苗寨,安太乡江竹村第一书记秋卫平给苗族老人潘保林赠送棉被。

新闻中的安太乡江竹村第一书记秋卫平,正是来自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为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西北工业大学与国家贫困县广西柳州市融水县结成脱贫帮扶对子,目标要在五年内,帮助融水县摘去贫困的帽子。2015年12月,航海学院秋卫平,校工会阮长江两位同志作为学校的第一批干部,远赴千里苗寨,开展扶贫工作。

秋卫平所去的地区,就是苗族自治县安太乡江竹村,担任这里第一书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村官”。

人民网新闻报道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秋老师。当记者问及他在这里一个多月的工作情况时,他谈到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脱贫致富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地脱贫最大的困难除了一些艰苦的物理环境、条件外,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信息闭塞,人们思想意识的相对落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教育事业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探索当地适合经济发展项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转变思想观念。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目前,秋老师所在的村子已经结束了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工作,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落实精准扶贫任务。

语言不通,地域不熟,是每一个远离家乡到这里工作的人所面对的困难。但对秋老师而言,正如他来这里之前所讲,他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家里也住过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自己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次有责任把村里脱贫工作做好。正是对这份工作的感情与热情,这些困难对于秋老师而言并不算什么。

秋老师表示,虽然这里的条件比较艰苦,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但自己代表的是整个学校,从事的是关乎数以千计村民的民生问题,身上的责任与担子都很重,自己也必将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努力工作,攻坚克难,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工作发光发热。
(注:以上图片来源为人民网)
(审稿:高大力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