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钱学森的西工大情结
发布时间:2016-04-22 15:15:53 点击数: 来源:离退休处

编者按:

今年5月1日是钱学森于1956年为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前身之一)题词60周年,也恰好是华东航空学院西迁60周年,值“双60”之际,特刊发“钱学森的西工大情结”一文,既是对钱学森的缅怀,也是对华东航空学院西迁60周年的纪念。

钱学森先生对我国导弹和航天科技贡献巨大,被尊为“中国航天之父”,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先驱。他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学科发展的关系密切,情结深厚,也因此与西北工业大学结下了难忘的情缘。

钱学森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钱老一般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而发贺信贺电及题词,也很少公开发表。令人惊诧并颇感荣耀的是,他一生先后三次为西北工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及西安航空学院)师生题词,给予了学校殷切的关怀和深深的激励。

原华东航空学院是建国后第一次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三校的航空工程系合并成立的,校址在南京卫岗。上世纪五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批准华东航空学院(以下简称“华航”)内迁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华航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大局,全面顺利地完成了迁校任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56年8月,以寿松涛院长为首的华航全体教职工、家属及学生约5000人分批西行,顺利抵达西安。他们放弃了南京相对优越舒适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以“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西迁精神,扎根西北、无私奉献、弘扬传统、再度创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1957年,成立于1938年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和成立于1952年的华东航空学院在西安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军事名校“哈军工”的空军工程系迁并入校,西工大成为我国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科技与教育的国防特色高等学府。

钱学森的西工大情结,要从他的三次题词说起。

1956年5月1日,钱学森艰难归国后仅7个月,就题词鼓励华航师生要“努力钻研航空理论和技术,以结合实际,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他还着重指出“理论不能结合实际就要落空”的辩证关系。

1957年6月19日,钱学森为西安航空学院全院师生题词:“在你们这一代里人们一定会开始作星际航行,这是航空技术的方向。但是我们国家现在还是一个文化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我们的家底是薄的。怎样才能很快地而又现实地赶上去呢?这是你们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1957年的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敏锐地向华航师生提出 “星际航行是航空技术的方向”,要青年人“帮助解决”的殷切期望。当时,在寿松涛校长的领导下,西北工业大学当年即从飞机系和航空发动机系选派了7位青年教师向苏联专家学习火箭专业;翌年又选派了20名优秀学生去北京学习火箭专业。学校同时成立了“八一研究室”,1958年开始研制探空火箭。钱先生对此非常关心,还专门询问了各项技术参数。1959年,西工大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党中央给陕西省委还专门发来了祝贺电。

1958年,学校应时而动,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宇航工程系,是我国最早的宇航院、系之一,后发展成为航天学院,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50多年来,学校不辜负钱先生的嘱托,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任务,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当年钱先生的殷切关切密不可分。

上世纪60年代,因经费紧张,航空工业部曾经有想法要撤掉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时任宇航工程系系主任的陈士橹深知发展航天技术的重要性,就在原国防科工委召集的全国国防专业大学会议上“放了一炮”,他认为航天是在航空的基础上又上了一大步,在总体控制、飞行力学、发动机等许多方面都值得学习并深化,“这样撤掉,实在可惜”。

发言传到钱老那里,不久后的一次会议上,钱学森见到了陈士橹,不待他开口,钱学森就说:“很多人都说要把你们宇航工程系撤掉,但我是赞同你的啊,宇航工程还是国家急需的专业啊!”

“可能就是钱学森老师的支持,宇航工程系才得以保留下来,直到后来发展壮大成为现在的航天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技术专家陈士橹深情回忆到。在老一辈的航天学院师生心中,钱学森早就成为了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建设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指路人。

1962年5月13日,钱学森给西工大1962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寄语:“你们的毕业,将为祖国国防科学技术干部队伍增添新的力量,祝你们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发扬严肃认真、丝毫不苟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愿你们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听党的话,埋头苦干,发愤图强,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事业而奋斗!”

这样的希望成为了西工大历届毕业生献身国防终生的追求和动力。大批的毕业生投身到祖国的航空、航天、航海事业建设当中,默默奉献,成就辉煌,涌现出了6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一批杰出代表。

重读这些嘱托,让现在的西工大学子仍然血脉喷张、唏嘘不已。

这一寄语除了为国防科技增添新生力量而高兴、祝贺,又为西北工业大学“三实一新”校风增添了新的内涵。“三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一新(开拓创新)”是继承前身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三个航空系的教风学风的精髓,也是从华航到西航到西工大几十年所形成的宝贵校风。西工大的毕业生在“三实一新”的熏陶下成长,在各自的岗位上以精湛的业务埋头苦干,为航空、航天、航海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深得用人单位的赞赏。

钱学森曾亲临西工大参观,多次与校领导和教师座谈,对西工大的办学方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始终十分关心并给予指导,对教学科研常有直接指导,尤其与西工大建立和发展航天学院直接相关。

钱先生对西工大特别亲近的关切,使西工大受益匪浅。

伟大的前辈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爱国精神、高尚品格和深广学识,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西工大人永远怀念他!

(审稿:高大力 编辑:田庆青)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