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6月11日电(记者 王凡华 摄影记者 卢迪)6月10日的西工大长安校区,航模飞机是绝对的“主角”。作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模型运动的60周年纪念大会系列活动重要内容,西工大航模队等单位的十几架飞机,联合上演了酷炫的飞行展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空中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飞机总设计师陈一坚,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副主任王雷,西工大副校长万小朋,与师生代表200多人现场观摩。
骄阳下的长安校区综合体育场,气氛异常火爆。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火箭兵工程大学、西安航空学院等高校的航模爱好者,纷纷携带自己的“飞机”,在这里依次排开,竞相上场。
“嗖……”两架航模飞机腾空而起,在空中进行塞斯纳拉烟飞行。一名队员手托白色“鸽子”样的飞行器,投向空中,另一名队员操作遥控器, “鸽子”振动翅膀,轻盈地在高空盘旋。这就是凝聚了12项专利的“信鸽”仿生扑翼无人机,它一出场,就引来了现场观众的惊呼。多轴多旋翼飞机在空中悬停……“大家看,我们的航模与西安咸阳机场飞来的飞机,在同一个画面出现,现场呈现出‘小航模·大航空’完美融合的场景。”现场主持人的解说,让现场表演更具有观赏性。
太阳能动力飞机、涵道像真机、飞翼结构飞机……众多模型飞机悉数升空,大坡度盘旋、半滚倒转、急上升转弯、斜筋斗、俯冲、跃升、横滚……在操作手的娴熟掌控中,飞机做出了众多高难度的动作,也让现场惊呼声和掌声不断。



一架浅黄色的航模飞机,自重仅有3公斤,却可以最大载重20公斤。“申请空投!”随着地面队员的一声呐喊,飞机投掷下两个水袋,准确地投放在定点位置。飞行表演在“空中大力士”的完美演示中降下帷幕。

西工大航模队队员、航空学院大二学生白志亮,是位航模运动的“骨灰级”爱好者,中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航模。“我们一般要先在电脑上做仿真实验,基本上熟悉后,才能飞真机。”在他看来,众多特技表演动作的完成,主要取决于飞机的设计性能,其次才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现今大部分由“90后”组成的西工大航模队,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传统,60载航模文化造就了航模劲旅,他们在各项比赛中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15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西北工业大学就成为最大赢家,共获得1项团体冠军、2项亚军、2项季军,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在参赛作品展示中,西北工业大学的太阳能飞机和限时载运空投飞机也曾得到了军方首长“设计一流,配置豪华”的高度评价。
(审稿:高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