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8月29日电(通讯员 鲁思静)“第一次体验飞机和高铁、第一次参观航空航天企业的科技创新体验中心、第一次和一线的工程师团队无缝交流、第一次见到传奇机构NASA的前工程师Bob Smith、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第一次体验通航飞行的乐趣……”
——王逸帆
由国际合作处推广、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6第二届“霍尼星计划”——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创新大赛在暑期圆满落幕。8月9日,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我校动力与能源学院大二学生王逸帆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了三大奖之一的最佳成果奖。
今年大赛设立的三个课题分别是:航空领域中的移动设备应用、与无人机技术相关的软硬件系统设计及实现以、代码自动生成技术方案。大赛共设三个奖项,分别是“最佳创意奖”、“最佳成果奖”和“最佳动手能力奖”。经过初赛的海选到决赛中八组选手现场演示的激烈角逐,有三组学生的作品分别获得三大奖。我校王逸帆同学凭借自己的四旋翼无人机航测系统,从西北、华北、华东三大赛区的上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成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动手能力奖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2人团队)、中国民航大学参赛选手摘得。

科技事业部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罗文中为我校王逸帆同学颁奖

四位获奖者合影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全球首席技术官Bob Smith、科技事业部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罗文中、科技事业部航空航天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徐军以及工程师与获奖大学生合影
王逸帆的作品依托开源嵌入式计算机pixhawk平台,结合mems传感器,基于捷联惯导系统,使用双GPS差分定位法,完成3D飞行,一键返航,定点、定高飞行,绕点飞行,执行巡航任务,自动导航,精确定位,低电压自动返航,遥控器失效保护,自动降落,航点拍照,对地侦查图像pos信息采集,侦查情报综合处理生成二维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图)/三维点云等功能。该作品用简单高效的方式提供专业的正射影像图和数字表面模型及相应的等高线,从而生产出需要的地形图。可应用于地形选址、城市三维建模、考古和精准农业等方面。

王逸帆的作品可以搭载多种无人机使用

王逸帆同学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设计并自己垫资制作了出了这个作品,随后也成功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批复,成为立项项目之一。今年四月通过国际合作处网站及微信推送获知了霍尼星计划大赛的消息,立即报名参赛并一路过关斩将,摘得大奖。在赛后的交流中,王同学提到:这个比赛非常值得参加,参赛无报名费,主办单位还提供一切费用,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学识得以发挥,学以致用。通过参赛也增长了见识,认识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小伙伴,是非常珍贵的回忆。霍尼韦尔给了我体验很多第一次的机会,正是因为有才能,有知识,才能把握住这种机会啊。王逸帆同学还表示,自动化学院邓正宏老师、计算机学院高逦老师在作品设计思路和制作细节方面上给予了指导。
此次大赛受到了众多社会媒体的关注,网易新闻、中国民航网、China Daily等都对此次大赛进行了报道:
霍尼韦尔官微报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记2016四位霍尼星与他们的霍家之旅》
网易报道《霍尼韦尔举办创新大赛 获奖作品贴近现实需求》
中国民航网报道《当四个“95后”谈起他们的航空梦想(图)》
(审稿:张文涛 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