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8月31日电(自动化学院大二本科生 张雨佳)2016年暑期,我们6位同学有幸代表学校赴台湾东海大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短期交流营,本次夏令营的主题是创新管理。短短10天的行程带给我的收获远不止于关乎文化与制度的生活体感,更多的感悟是课程体验所启发我的思维方式,关于头脑风暴与创新途径。
“绿色博雅”——建筑学的天堂
在从厦门去往台北桃园的旅途中,我们一行人抱着一种课程体验的态度来台湾。初访台湾,聆听课程与讲座,在经历了10余天后我感悟到的是满腹收获与感激,感谢这个与大陆些许不同的学术环境,即使只相处了很短的时光。
上海华鑫山水秀建筑大师祝晓峰说:东海大学是每一个学建筑的中国人都应该去的地方。以“绿色博雅”为定位,东海大几何浮雕墙构成的校门掩映在在高大的凤凰木和榕树下,墙内合院建筑显露出的古朴气息交映着恬淡幽静的林木,森林与建筑构造了一种亲密的互动关系。前辈建筑师精心雕琢的合院空间又从结构和线条之美出发,求索仿古建筑形制的衍化和新生。其中表达极为精妙的,是园内路思义教堂巧用双曲面结构呈现时空的纪念意义,是现代建筑罕有的光辉。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团队+智慧+创新”——鲜明的课程特色
与极美的视觉呈现相呼应的,是教学卓著的内涵。由于享受着暑期交换的“VIP”待遇,未能感受台湾学校引以为傲的劳作教育特色,但每一堂讲座都为学校精心准备、希望我们得以启发,这些课程可以被看做提升个人思考能力和素养的人生通识课,尤其对于在大陆教学体制下的学生有着全新的意义。
其一,我们在大陆学习几乎都为“单人模式”,强调的是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东海大第一堂课是以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强调团队协作、以融入每个人思维优势,来提高达到预期结果的效率。那堂课的主题是创新管理,团队协作的借鉴意义就在于:认识每个人思考问题的不同,可以从全局宏观地透彻分析问题,提出非片面的有效解决方案,这就是创新。
其二,台湾的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完整性。它的通识课程包含了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整合了不同学科领域而非仅仅自然科学。例如在我们的课程范围之内学校安排了合理饮食、健康管理,让我们学会如何去调试我们的饮食与运动以达到体质优良,蕴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又例如国际礼仪讲堂亲切而有涵养的礼仪教师以亲身示范向我们传达怎样去提升个人气质修养。注重展现实用化效果而设计出的课程,可以看做自我调整、提升生活质量的通识必修课。
其三,在学校的讲义中“智慧“一词高频出现。台湾所提供的教育把对城市和家庭居所的至高追求、对工业产业的个性化设计、对于品牌的推广行销手段定义为”智慧“,智慧最简单直接的定义是反应敏捷,运用到工作中更深一层的定义则为销售商、工业设计师、房地产开发商等根据用户心意与需求不断调整产品方案与推广套路形成形象鲜明的品牌所运用的手段的高度总结。为期10天的暑期交流内容给我一个重要启示便是智慧的修成需要用知识来积淀内涵与眼界;用专业的品质去增加素质修为。概括来说,东海大提供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去让我们认识学习的意义真正所在,去认识在专业领域我们需要内涵及个人智慧来成为领跑者。

“文化”——两岸学生的心智交流
我们一行人在学校引领下参观了大甲工业区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今天,捷安特是碳纤维制品领域的主力,其品牌在台中的制造厂,以碳纤维科技而知名。在一众队友们与人力资源经理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捷安特从最初的40员工振翅高飞的确存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如刚起步时捷安特公司就学会将丰田式的管理体制运用到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努力提高质量,持续改善、彻底消除浪费、做到零库存;发现问题不断归根究底。又例如,捷安特在进入中国大陆时不断调整生产特性来适应当地产业环境,同时挖掘台湾母厂的成功经验但不完全效仿,走不同地域的产业特色道路。同时,通过资助世界顶级车队进行推广宣传的方法拿捏得当又不失取巧,结合日常媒介宣传的做法让捷安特稳步走向世界市场。另外,公司最具有前瞻性的一点是每年拿出相当一部分利润投入技术研发,走科研质造道路使发展日新月异。

访问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抵台第二天晚上就去感受了闻名遐迩的夜市文化,第一次逛夜市是在逢甲大学商业步行街,第一次远行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望洋观海是在台南垦丁海岸,第一次望见阿里山,第一次邂逅日月潭......还记得在龙磐在恒春在鹅銮鼻的海边的车行道上,生于中部内陆的我第一次眼见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吹来的清新海风,没有他人笔下描述的湿咸夹杂,我只是心里波澜起伏。从太平洋的深处驰骋而来的海浪向上翻滚着去拍打蜿蜒的海岸线,落日还辉映着布满珊瑚礁的龙磐草原,这一次的落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真实写照。
来台湾,空心而出,满载而归。在现如今的两岸关系状态下,能够有机会亲自到台湾亲眼看看,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远比看台剧听新闻来的更真实。台湾老百姓的淳朴和善良、台湾大学的求实求真、台湾学生的活力与创意、台湾企业的精益求精,都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暂的课程体验,折射出了台湾老师与学生学术平等,言论自由的风貌;文化参访,让我们看到了台湾除了偶像剧和娱乐明星之外、科技先进学术领先的另一面。
行程中也真的很珍惜和朋友们结伴而行的旅途,虽然在一个学校却互不相识的几个人,因为这样一种契机一同开展一段旅程,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让我们每个人相逢相识,愿意去共同探讨学习,愿意去看到他人的优势和风采,愿意去交流体悟文化,愿意去让彼此思维碰撞火花,这样,我们不枉一个假期,不枉一段行程。即使我们没有从北到南看到完整的台湾,我依然觉得——两岸文化学术和思想的交流,是能照亮两岸关系未来的一盏明灯。
( 审稿:张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