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8月31日电(赵非凡 摄影记者 卢迪)日前,应理学院邀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张涛来我校访问交流,并应邀做主题为“航天航空催化材料”的学术报告。学校校长汪劲松、副校长何国强,校长助理杨益新等,分别与张涛亲切会见,商谈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
8月31日,张涛首先应邀前往理学院访问交流。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代富平(主持工作)简要介绍了学院的整体情况。随后,张涛与理学院院长邓子辰、副院长张秋禹和应用化学系青年教师以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当日上午,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理学院承办的“研究生灵犀学术殿堂”第73期——张涛院士报告会,在理学院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校长助理杨益新及师生代表200多人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邓子辰主持。

张涛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1982年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化学系,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他主要从事催化化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他在过去30多年中一直活跃在化学化工研究领域,是我国工业催化学术方向杰出的学术带头人。

张涛表示,催化可谓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现在仍然有大批的研究人员不断努力着。“催化剂就像是一种媒介,一种中间桥梁,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设计好的催化剂,让它拥有很好的寿命。”为了更加简明、清晰地讲解,张涛院士特别以图解形式为同学们展现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形象生动、见解独特。
报告介绍了催化剂载体的设计制备和活泼金属离子尺寸的控制,并通报了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目前,航天催化剂面临的挑战有低温启动性和高温稳定性,张涛表示,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去思考、去解决,用途不同则要设计不同的材料。他紧接着为同学们综述了“单原子”催化剂的提出、发展以及展望,催化剂的发展由纳米尺度到亚纳米尺度,如今更是到了原子尺度,技术愈渐成熟,不过还需要再缩短理论建模计算与实际结果的差距,而这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谈到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关系时,张涛分析道,做基础研究不能忽视其用途,做工程应用并不排斥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必将推动工程的应用,因此不可厚此薄彼。
(审稿:代富平 编辑:王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