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1月18日电(孙傲)11月16日-17日,由我校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盟员会”(简称“盟员会”)在友谊校区、长安校区成功召开。11月16日,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方常设秘书处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东盟方常设秘书处泰国玛希隆大学信息学院院长Jarernsri Mitrpanont、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等嘉宾出席会议,有来自国内、东盟方共18所高校43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孙武斌主持。
张卫红副校长首先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向参会代表致欢迎词,他指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的成立,促进了东南亚知名工程技术类大学与中国卓越大学高校的合作。联盟应该围绕工科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成员国工科教育质量,加快中国与东盟在工业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发展,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随后,张卫红副校长回顾了今年8月2日,由我校、天津大学、中国-东盟中心在贵阳主办的“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论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最后,他表示,相信在“教育优先,共圆梦想”的主题下,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会将我们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感谢“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对“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工作的支持,并对我校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自2008年东盟交流周活动开展以来,推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诚邀联盟成员高校更多地参与“交流周”的系列活动。

中方常设秘书处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回顾了“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自2014年建立以来开展的重点工作,如完善内部组织架构,秘书处揭牌仪式、举办“第一届工作会议”、组织主题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等活动,促进了联盟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今年,在轮值主席西北工业大学的带领下,联盟又举办了“中国-东盟工科校长论坛”、国际夏令营等特色活动,为联盟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中国与东盟高校的深入合作添砖加瓦。

东盟方常设秘书处泰国玛希隆大学信息学院院长Jarernsri Mitrpanont女士为参会代表带来了神秘礼物——自行编辑的“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掠影Video,论坛举办期间的一幕幕仿似昨日历历在目。她介绍,“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由中方9所顶尖高校和东盟8所知名高校组成,在学生交流、校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互访,盟内高校间已经从陌生走向了解,从了解渐渐成为好朋友。未来,她将致力于不断推进东盟与中国在高等教育的深入合作。

“第二届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盟员会”是继“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后的又一盛会,是我校作为第一届“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轮值主席以来的工作回顾与总结。国际合作处处长姚尧在会上做了“2016年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盟内工作总结”报告。他从“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提升联盟国际影响力”,“搭建盟员高校交流平台,促进中国-东盟人才交流”,“倡议建立‘中国-东盟工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促进盟员高校科研交流与合作”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我校谨遵“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章程,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交流、人才交流、教育合作、科技合作等领域的拓展与交流,提升了联盟国际影响力。

“盟员会”还围绕“2017年联盟工作计划与展望”、“倡议建立‘中国-东盟工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盟准入条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与热烈交流。我校科学技术管理部副处长张啸川就“倡议建立‘中国-东盟工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交流了意见,他提出拟在我校建立“中国-东盟先进制造联合研究中心”,围绕无人机技术、水下航行器技术、高端产品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感知技术等研究方向开展科技合作,涉及材料、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方向。

为夯实我校与盟内外方高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11月17日,东盟方7所高校在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第一会议室与航空学院、航海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与经法学院、生命学院7个学院进行了座谈。学院与外方高校重点就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校际间学生短期交流项目、教师互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
本次“盟员会”时间虽短,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成果显著。“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利益相融。我们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不断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

(审稿:孙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