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2月20日电(王劲 摄影记者 郭友军)12月16日,学校青年导师学苑第二期专题报告会在友谊校区东会议室举行。本期培训邀请了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张淑林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博导樊富珉教授、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合作部副主任张磊为青年导师做专题报告,上下午的报告会分别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海燕教授和研究生院副院长郭喜平教授主持。
中科院院士、副校长魏炳波教授出席报告会,并致欢迎辞。他介绍了青年导师学苑前期的培训情况,对专家抽出宝贵时间专程来校为导师开展培训表示感谢,希望青年导师把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张淑林结合自己34年来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践,以“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及导师的历史责任”为题,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导师的责任以及面向未来导师的使命和担当三个方面,为在座的导师献上了一场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报告,字里行间透着她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浓浓深情。

她通过亲历的研究生教育大事件,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分为初创期、起步期、大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详细讲解了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标志性事件。随后,她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事例,用简洁的语言诠释了导师压力与日俱增的原因,引起了在座导师的共鸣。
她指出“教育管理手段要创新,教育理念要传承和坚守”,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导师从研究生教育的主导者变成被管理者,这种“管理角色的错位”让导师背负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她从厘清“高校的职能、研究生教育的功能和教育的本质”出发,阐述了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面向未来各级部门和导师的使命担当。她强调办好研究生教育一定要遵循和把握“办学规律、发展规律和育人规律”,提出“研究生管理要向服务转变,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等手段,管理从有形向无形转变。”

“质量在导师心中。”研究生质量的提升是系统工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导师。在报告的最后,她号召青年导师要勇于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在心中筑起质量的长城”,各级部门要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共同构建起研究生质量保证的良好生态系统。
樊富珉教授,从带领大家做放松运动和压力小测试开始,为青年导师解读了“研究生导师的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现代社会压力已成流行病,每个人都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她先讲解了什么是压力、人生不同阶段的压力,重点讲述了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压力。通过调研数据和事例,介绍了导师压力的表现,分析了压力的来源,“教学、课题、评价、经费、成果、学生、人际关系、学术成就”等等成为导师压力产生的源头。她着重分析了导学关系造成的导师压力,并描绘了“学生心目中好导师的特征”。樊教授朴实严谨的话语,很多都说到了导师的心坎上,让在座导师感同身受。她指出,导师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力,要认清导师角色的多重性,注重导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导师的压力状态和心理状况。随后,她讲解了导师压力管理方法和途径,畅通工作压力管理的渠道,从“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政府”等层面开展好导师压力疏导,优化师生关系,社会关系,搭建“幸福大厦”,实现“增进身心健康,改善生命质量”的目标。最后,樊教授还现场教给了大家减压的小方法。通过樊教授的报告,让青年导师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压力,学会压力管理和自我调节,维持良好精神状态。报告会结束后,青年导师表示收益匪浅,解开了心中许久的困惑,几位青年导师还当面向樊教授表示感谢。

在下午的报告中,张磊以“树立学术规范理念,助力科研指导创新”为题目,他列举了媒体报道的各种论文剽窃现象,指出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解读了国家有关学术不端的法律法规和出台的各种文件规定。重点介绍了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原理,查重报告中各相指标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相似性检测来规范学位论文的指导或撰写,并讲解了如何使用该系统。

张磊强调,检测的结果只是评价论文情况的参考,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同学科论文相似性的指标解读不同,导师和研究生应实事求是,客观对待。对导师和研究生关注的学位论文中自我引用问题,他也进行了讲解,并给出了如何标注参考文献的建议。
张磊还介绍了中国知网所提供的各类信息模块的功能,现场演示了师生在项目申请、学术论文的发表、专利申请和协同研究等方面如何使用这些数据资源,更好地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服务。报告结束后,张主任详细回答了师生有关论文查重报告等方面的提问。

(审稿:郭喜平 肖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