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3月22日电(张蓉)为落实学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加强我校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院在近几年开展了“研究生短期出国(境)访学及开展创新实验项目”,资助优秀研究生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短期访学和开展创新实验。
访学期间,他们学到了什么?访学归来,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将推出系列文章【访学归来】,从字里行间看NPUers的访学生活和感悟。
张蓉,2010年9月进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学习。2014年9月保送至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骆光照教授。在硕士二年级申请到学校“研究生短期出国(境)访学及开展创新实验项目”的资助,获得3个月的国外访学交流机会。在导师骆光照教授以及师兄陈哲副教授的帮助下,得到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机驱动研究所所长Ralph Kennel教授的邀请,于2016年11月前往德国慕尼黑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学交流。
城市&大学的名片
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也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是生物工程学、软件及服务业的中心。拥有各大公司的总部和许多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慕尼黑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几乎可以通往每个地方,出行比较方便。
我所在的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国际享有盛誉的德国顶尖大学和稳定的"诺贝尔奖制造工厂"。该校因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同时也是德国TU9联盟大学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在德国教育部的大学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该校目前拥有3个校区,下设12个院系,127个专业。在校教职员工9000余人,其中包括501名教授,4200名科研人员。由于大学所在地慕尼黑不仅是德国三大城市之一,更是德国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使得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拥有很大优势。

慕尼黑夜景

学校一角
陌生的环境,温暖的场景
从西安到慕尼黑,算上转机时间,共用了20多个小时才到达,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前往如此遥远的地方。由于去的时间不算太长,只带了一些常用的东西,还可以减轻行李重量。到达之后是凌晨五点多,那边的师兄已经在机场等我了,十分感谢他。初到德国,很多地方不适应也不懂,比如时差、买东西、坐车等等,多亏了在德国的师兄师姐们的照拂,他们交给我经验,或者亲自带我去一些地方。尤其在租房子这件事上,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慕尼黑的房价是全德国最高的,房子也很难找。早在我去之前,师兄师姐们就告诉我一些网站或者微博,让我时刻关注房源信息,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后来也是在师兄的帮助下才暂得一隅,令我欣喜若狂。十分感谢他们无私的帮助!
还记得在前往慕尼黑之前,看到过很多新闻介绍由于德国难民政策的开放,使得德国频频发生一些事情,治安状况堪忧。但是在访学期间,等我习惯后,感觉并没有说得那么可怕,只要平时多留心,不要太晚单独出门,根本无需担忧这个问题,而且慕尼黑的治安还算是比较好的,更不必庸人自扰。所以说有些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别人的看法有时会误导我们去判断某些事情。德国人也十分友好、热情,我还多次受过帮助。最记忆犹新的是回国的那一天,乘坐地铁前往机场时,有一班车由于一些原因需要等待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坐上,这个消息电子屏以及广播都通报了,但是我在德国基本都是靠英语交流,对德文熟悉程度不够,所以并不知道这个事情。这时一位德国阿姨看我拎着很多行李就问我是否要去机场,知不知道此事,我表示听不懂后,她就用英语跟我交流,并告诉我怎么换乘最方便,于是我才迅速改变去机场的路线。真的十分感激她!
异国学习,别样体会
在国内,我的研究方向是永磁同步电机建模与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在这个方向上不断深入研究。到达慕尼黑工业大学后,Ralph Kennel教授结合我三个月的学习交流时间,首先安排我熟悉实验室的实验平台,并将自己所做的东西用平台进行实现。其次,是将高频信号注入、预测控制等研究所的研究特色结合到我自己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我的研究。由于我去的时间刚好是做硕士毕业设计论文的时候,所以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完成时间,又要利用其他时间学习新的东西,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所以我第一件事就是列出一个计划表,按计划来进行。
由于我学习交流的时间只有三个月,比较短,没办法在学校正式注册,所以也就无法正常选课。但是为了感受国外课堂的氛围,并借此提高外语水平,我在科研之余经常去旁听一些课程。德国的大学课堂跟国内的差别比较大,首先,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可以在上课期间,针对老师讲的内容随时起来提问和交流。起初,我很不习惯,只能默默地看着大家交流,自己不敢说。习惯之后,我也开始慢慢加入他们,无论是口语和听力还是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及时的交流,才会更加了解相互之间的观点,才能及时发现不足,这样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此外,在国内比较讲究内敛,但是国外就不是,你需要放开跟他们交流,展示你的见解和特长等方面,这样别人才会更加了解你、尊重你。再就是教授们上课时,讲的内容与自己做的都比较相关,更能切合实际。他们一般不会按照事先做好的课件照本宣科,而是将它们视为参考资料和大纲,更多的是以板书的形式来讲,重点鲜明,思路流畅,而相关的课件和资料会放在网盘中供学生下载自修。
科研方面,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他们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态度也十分认真。比如说一个实验平台,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有时候很底层,但是他们都是一点一点地做起来的。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是系统级的东西他们都懂,几乎每一个全日制的博士都需要自己搭建这样一套供自己使用的实验平台。相比于国内,很多都是好几个人用一个平台,有时由于做的方向差异较大,实验平台还得来回拆,效率比较低,而且对于实验平台的每个环节了解也并不透彻,实验中出了问题往往难以很快判断哪里出现问题。我正是借助于课题组师兄的实验平台,先了解了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平台的实验装置,理解其工作原理,并着重研究了平台的构架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此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编写相关程序,最终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驱动控制。平台熟悉后,又进一步对永磁同步电机建模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将有限元方法结合到电机建模中,丰富电机建模的准确性,提高动态性能,并做了相关的仿真验证和实验验证。同时,针对电机动态过程中一些参数的变化,需要构建动态模型。根据所在研究所的研究特色,将高频信号注入的方法结合到动态模型的构建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最后,又将电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与电机动态建模相结合,得到了动态过程中一些参数提取和建模的新的研究思路。这些为后续构建更加完备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及动态模型提供了基础。这些工作都得到了课题组的同事以及教授的认可。

实验平台
民族特色,文化熏陶
德国人十分严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们都要求严格,那种对任何事都很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德国的3个月期间,对此我感触颇深。回国后,我也将这样来要求自己。在规则的遵守方面,他们做得也很好,比如排队、经过红绿灯、购票等。此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们喜欢阅读的习惯,几乎每个人的包里都会随身带一本书,无论是在车上、车站等车,以及其他闲暇的场合,随处都会看到手捧书籍或报纸阅读的身影。受此影响,我后来也经常利用这些时间进行阅读,回国后我也将继续保持这样的习惯。还有感触比较深的是德国人的独立,从两三岁左右的小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们身上比较强的独立性可谓是从小培养,任何事情能自己做的从来都是靠自己,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
结语
在我即将硕士毕业时,还能有这么一段国外学习的经历,令我十分兴奋。在科研方面,我对本专业的学习更加深入,与Ralph Kennel教授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体会了不同国家的教育风格。在生活方面,提高了我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骆光照教授,从这个项目的申请以及国外导师的联系,骆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谢慕尼黑工业大学Ralph Kennel教授对我科研上的指导,同时也要感谢自动化学院陈哲副教授,我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期间,也得到了他的许多帮助。最后,我要衷心感谢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短期出国(境)访学及开展创新实验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