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丝路使者】让-克洛德·波伊尔教授:行走在中法教育交流“丝路”两端
发布时间:2017-05-15 14:10:36 点击数: 来源:国际合作处

西工大新闻网5月15日电 每每回顾与西工大一起走过的合作之路,总是让西工大法国籍专家、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Lyon)教授让-克洛德·波伊尔十分感慨,“我们将和西工大一起做更多的工作”。

高水平合作:助力西工大名扬法国

让-克洛德·波伊尔任教于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Lyon),现任校董事会委员、董事会预算委员会主席。他是《材料成型技术》杂志编委会成员、先进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06至2007年,在INSA-Lyon负责组建机械工程和聚合物处理系,并担任系主任至2011年。

2000至2011年,波伊尔担任INSA-Lyon与多所海外院校双学位项目负责人。他长期致力于INSA-Lyon与西北工业大学的合作。2008年,在波伊尔的全力推动下,西工大和INSA-Lyon开始了中法联合工程师双学位合作模式的探索。

在达成初步意向后,波伊尔将我校本科生培养方案同INSA-Lyon课程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波伊尔教授花了半年时间,研究分析了我校所有机械相关专业50多门课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学时安排、学分分配等。之后,将其同INSA-Lyon对应专业逐个比对,设计出了科学合理的学分转换方案。最终,双方确定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力学专业3个专业开展合作。

目前,国内高校同法国高校进行工程师联合培养的项目大都需6-7年方可获得工程师学位,而我校开展的此项目只需5年即可获得。

波伊尔在充分研究了双方课程后,大胆提出创新性的“3+2本硕连读”双学位合作模式。该项目选派我校本科三年级学生赴法就读两年。法方认可我校前3年的学分,免除学生的一年预科学习。修满在法第四年课程后,可获得西工大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在规定期限修满在法全部课程后,可获得INSA-Lyon的工程师学位。该校在法国五年制工程师学校中排名第1。

这种“西工大3年扎实的理论基础课加上法国2年的工程实践和实习”的模式,不仅实现了两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也为国内高校与法国高校的合作开辟了新路,同时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了新的合作范本。

2009年6月,两校正式签署“本硕连读双学位”项目协议,并于当年开始实施该项目。迄今,我校已选派4届共计50名学生赴该校交流学习。通过此项目,我校在法国有关高校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中国事务负责人朱跃敏表示,现在西工大在INSA-Lyon“名声很响”,项目涉及的有关学院,“包括普通工作人员,都知道西工大是中国优秀的大学”。这也成为我校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的典范。

鉴于波伊尔教授在推动中法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卓越成绩,陕西省人民政府在2013年9月授予他“三秦友谊奖”,这是省人民政府授予在陕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

高起点育人:让优秀的学生更加出色

“波伊尔教授对中国学生如此尽心尽力的服务,非常难得,这让我也十分感动。” 朱跃敏说。而回顾起两校合作的艰辛,波伊尔教授却颔首微笑,深邃的眼神带着些许淡然。“这是我职业生涯里最好的合作项目”,波伊尔感慨地说,“这个项目有两个团队,一个是INSA-Lyon在法国里昂,一个是西工大在中国西安。这就像中国的丝绸之路,我们位于这条道路的两端;未来我们将有更深入的合作,希望双方的研究领域能有进一步的拓展。”

西工大学生在法期间,波伊尔教授积极协调该校各有关部门,为学生办理各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波伊尔教授也给予了学生们各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

据项目中方负责人介绍,西工大的学生是直接进入法国学生的班级学习的,没有特殊的照顾,“同样的法文教材,同样的法语授课”。其中,首批选派的12名同学不辱使命,在法刻苦勤奋学习,出色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一年期末考试后,有3名同学的成绩进入了该专业前15名。“这是INSA-Lyon第一次有外国学生直接进入第四年工程师学位学习并且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如果不考虑法语这个语言问题,一些学生的成绩将会更加优秀。西工大的学生如此优秀,两校的双学位项目将会越做越成功”,波伊尔教授高兴地说。2012年7月,首批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而过度操劳的波伊尔教授,却因为视网膜脱落不得不住院治疗。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与这些“可爱的中国孩子们”一道,欢欣鼓舞,庆祝毕业。

实践证明,法国两年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与法国学生同步,而且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国文化,进入企业实习,深入法国生活,了解法国和欧洲社会,有利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通晓国际规则,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培养人才的所需。学校国际合作处负责人李华星介绍说,通过两校合作,学生的“软实力”得到提升,具备较好的工程创新实力和相对宽广的国际视野;同时,双方学分互认又加强了学生的“硬实力”,学生经过5年的学习,可以同时获得中法双方的本科和工程师学位,这使得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提升。” 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国家之一,也是接待中国留学生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目前已有100多所中法两国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有约3.5万名中国学子在法国留学,法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也有近8000人。

随着中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法两国的教育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最为出彩的当属工程师培养项目。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这些培养项目中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