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工大融水一家亲,教育帮扶调研行”社会实践调研队以热血助力精准教育扶贫
发布时间:2017-07-24 16:50:17 点击数: 来源:航海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7月24日电李元晟 高浩迪 来蕊)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根本,民族传承之前提,个人进步之核心。然而,在大苗山深处,品质教育的星火似是被群山阻隔,令人遥望却不可得。为响应十三五号召,秉承精准教育扶贫理念,自7月10日起,“工大融水一家亲,教育帮扶调研行”社会实践调研队历时八天深入调研,以情怀为帆,以翔实为本,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及人民共同书写了意义非凡的篇章!

7月8日晚7点半,实践队于老校区共同拟定详细安全预案。当晚,实践队从西安火车站出发,于火车上开展3次会议以讨论扶贫工作的细节问题,舟车劳顿34小时后,终于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正式开始调研活动。

座谈会,实现宏观把握的前提

为学习广西科技大学在柳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特色经验、增强对融水县基本情况的了解,实践队队员认真学习广科大团委副书记朱广生及学生干部的扶贫特色经验,仔细聆听柳州下辖贫困县教育现状。讨论环节队员们就民风民情,扶贫政策等方面提出许多问题,“比如提高高校贫困专项人数就非常可行嘛”,朱老师的一些观点令人获益匪浅。

座谈会需要逐级深入。结束柳州市区内活动后,实践队又立马奔赴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进行深入了解。“这几天教育局门口每天都围满了人,都是要求加班让孩子上学的”面对生源迅速增多的压力教育局副局长李荣生如是说。“扶贫政策近年以来一直在大力落实,扶贫干部也十分辛苦”,“有些村里交通非常差,学点多资源就不够用了”,融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奚锦帅,融水县共青团团县委书记吴凯华,融水县扶贫办主任梁忠等领导的话令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融水各方面,各群体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困难,为实地调研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发扬工大精神,落实精准调研

要发现融水教育真正薄弱之处,城乡对比就是调研分析上的重要一步。融水中学门前,队员们头顶烈日向来往行人发放调研问卷,耐心讲解,前往居民家庭调查的队员遭受诸多冷眼却一直坚持到最后,前往教育局的人马几经周折,但始终怀抱热情。三日县城调研活动,是座谈会上所学经验的首次实践,也为乡村情况分析提供了对比。

7月13日,融水社会实践队队员分为两组,分别前往安太乡江竹村及四荣乡东田村,开展为期三日的下乡调研。

江竹村静卧于元宝山脚下,是山区中为数不多的小面积平原之一。在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村里74%的家庭已脱离贫困,逐渐奔向小康”,西北工业大学驻江竹村第一书记史建强如是说。

但尽管如此,其教育事业依然极度落后。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及一位中专学历的教师,未设立一年级及英语课、美术课等,体育课也紧缺教学设备,因此实践队决定在进行调查访问的同时为当地孩子开设英语、音乐、折纸、学业临时辅导培训班。

一方面,队员们逐户调研,但据潘奥翔小朋友说:“白天村子里大人基本都去山上干活了,晚上才会回家,晚饭都是九点左右”。为扩大样本容量,实践队加班加点,于晚八点至十点进行再次走访。期间,队员们特别走访了村内特困中学生家庭并登记入册,以便后期号召社会爱心人士精准资助。

另一方面,教学组于村支部活动室开展教学活动,环境简陋,孩子们基础薄弱,造成教学难度十分巨大,但大多数孩子对学习的渴望远远超出想象。支教尾声,队员们向学生们发放调研问卷,再次扩大了样本容量。“姐姐,你以后能再来看我吗?”一句童真的反问,不禁令人湿了眼眶。帮助当地居民开建的淘宝店,注册的公司成了实践队队员最后的告别礼物。

江竹村情况复杂,东田村也不容乐观。实践队下乡调研期间正值东田村委会换届,直至中午12点,在当地苗王的安排下,实践队员们才安家落户。由带队老师高浩迪在路边就地开完简短有关礼仪风情会议后,实践队帮助当地村委会完成了当地村民名单的抄写,实践队员兵分四路正式开始了走访调研活动。首日,队员们不仅大致走访了解了十几户小学生,更从晚上8点开始至12点帮助村民发票、统票完成换届。

次日开始深入走访。上午,队员们高效完成了对所有学生及其家庭的采访,下午大家摸排走访,同田头苗寨的村民关于子女教育情况及他们所了解的教育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录音访谈。蜿蜒在整个苗寨中的石子路,实践队员们一遍又一遍的走过,从一个窄小的小屋走到一个老旧的木屋,贫困情况已深深震惊了大家,但哪怕小小的蜗牛也有自己的梦想,他们之中有在上大专的大学生,也有在读中职但也有想上大学的初中生。从整体的调研情况来看,小学的学习情况不错,但由于村里小学的教学水平有限,大部分在县城上初中或高中之时,会因基础比较差而难以跟上班,于是学习就渐渐落下,自己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结合走访情况来看,东田村教育问题主要围绕于学生打工情况严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及成年教育水平差等几个方面,诸多方面亟待改革。人虽作别东田,心仍长久牵挂,科学整合所有问卷信息及问题在队员们心中已成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融水学子入工大,八年首喜作实例

7月17日,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精准扶贫,在融水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实践队师生对融水地区近八年来首次考上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陆坤和肖玉兰进行了专访,他们分别被我校航海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和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二人的优异成绩是融水县教育精准扶贫对接单位——西工大在教育帮扶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果的最佳例证,这既是陆坤和肖玉兰同学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西北工业大学全面教育帮扶融水中学的硕果!

融水中学优秀毕业生陆坤的家位于大坪村小平屯中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上。实践队师生沿着崎岖的山路乘车6小时,到达了目的地。陆坤父亲患病,难以劳作,母亲也患有重大疾病,开销甚大。家庭的巨大困难与自然环境的恶劣,让这个家庭挣扎在贫困线的边缘。然而陆坤父母始终怀有积极教育观念,使得陆坤在极度艰难之时仍能有学可上。

陆坤与工大早早结缘。在教育方面,西北工业大学曾多次组织定点帮扶对象--融水地区的教师交流学习,进行培训,也曾多次组织师生前往融水开展教育科普工作。正是在一次偶然的航模展览中,陆坤认识了工大,并在老师的详细介绍下,爱上了工大,从此在心中便刻印下了一个工大之梦。生活在如此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村落,却能走出大山,陆坤同学的求学之路走的十分艰辛不易。

陆坤身上有着令人折服的毅力,西北工业大学另一位新生肖玉兰亦是如此。

在保恒中学团委书记韦墨、下乡老师及公和村村支书肖少军的帮助下,经近3个小时的车程,实践队队员们抵达了肖玉兰同学的家——白云乡公和村。采访小组带着爱心大礼包,走进了肖玉兰墙上贴满奖状的家。

肖玉兰是村里第一个考上一本的学生,采访发现,同陆坤相同,玉兰心怀的工大梦亦来自于工大切实的定点帮扶成果。在采访肖玉兰的小叔时,队员们得知这些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刮风下雨,一直是他送侄女去上学,可以说,是小叔一步步将肖玉兰送出了大苗山。村支书肖少军也向大家表示了对肖玉兰的期望,他表示:肖玉兰是艰苦环境中坚强成长的好孩子!希望她未来能做一个有用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陆坤与肖玉兰的例子表明先进的教育观念近年已实际深入到诸多家庭之中,工大教育帮扶的路线和工作正确且得到了落实,更好帮扶优秀的家庭贫困生也是当地政府和工大应切实考虑的问题。此次采访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深入完善调研的重要一环,从两位同学身上所发掘出的精神力量更应被每位学子学习追求!

“三航科普”,结束也是开始。

7月18日,融水社会实践调研队即将于这一天解散。秉持“善始善终”的实践态度,队员们早八点于融水芦笙广场举行了最后一项集体活动——“三航科普”。

外场所需物品及实践队自带模型刚刚摆放好,一场短暂的大雨突如其来。雨停后,队员们再次迅速投入到准备工作之中。随着吸引的人群愈来愈多,活动氛围达到了高潮。歼10,歼15,歼20等一系列简单的飞机模型在实践队队员的讲解下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为使更多参加活动的人深入了解西北工业大学的三航特色,拓宽当地人的视野,实践队队员们不但向他们发放飞机模型,邀请他们自主拼装,而且深入人群,逐个讲解。

活动过程中,队员们又通过采访、谈话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对西工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当地教育的看法。采访对象多且年龄层不一,更有利于提高队员的交流能力,并完善调研结果。截至中午11点20分,“三航科普”活动正式完成,“工大融水一家亲,教育帮扶调研行”融水社会实践调研队也正式解散。

此次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工大学生接触社会,提升自我的良好途径,更是贡献社会,服务教育的良好途径。教育帮扶,2017融水实践队只是这场教育脱贫建设上的一小块螺丝钉,但这块螺丝钉总是竭力成为这座建筑上最坚固的那一颗!因为有着对社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因为始终坚信教育是发展之本,即便荆棘丛生,工大人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己深入实践,教育帮扶的步伐!

审稿:蒲传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