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9月4日电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8月31日陕教【2017】306号文件,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依据《关于做好2017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工作的通知》精神,经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和相关单位逐级推荐,在专家评审,综合衡量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决定授予我校介万奇教授2017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是我国凝固技术和晶体生长领域的著名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学生和同行中享有盛誉。

一、倾注满腔热情,躬行教书育人
“讲台上,书桌边,寒来暑往,撒下心血点点;润花蕾,育桃李,春华秋实,拳拳赤诚一片。”这正是介万奇人生的真实写照。
“一个教师最好的产品就是他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介万奇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这句座右铭。1988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他就担任了本科生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所指导的班级平均学分积居全年级第一;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介万奇一直坚持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本科生教学工作中,注意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科研最新动态相结合,将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保持与学科同步发展。他讲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教学精彩纷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受益匪浅,因此他成为同学们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同学们都说:“介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吸引了我们,独特的课堂魅力征服了我们”。
介万奇特别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对每个学生论文的研究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方面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扩大学生的科研视野,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他还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查询和阅读文献的能力,让他们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再与他们一起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难题,使学生具备了毕业以后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古人云: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百仞,众流成也;渊智洞达,累学之功也。国外的研究学习使介万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1992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完成洪堡奖学金的研究任务回国后后,把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之一,倾注了满腔热情。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认真把关,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多方面发展,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校际交流和联合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睿智之士。作为教师,介万奇教授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出比自己更强的学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介万奇不仅重视教书外,更重视育人。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在科研上严格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也不放松。他常教育学生,要想做好学问,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特别强调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介万奇更是用他的行动为学生做出了表率,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指导和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关心社会,亲自带领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热心公益教育,积极参与科普讲座活动,指引年轻人走入科学的殿堂。通过暑期国际学校这个开放多元国际化的平台,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科研创新的火花。
二、把握科研前沿,服务国家需求
介万奇师从周尧和院士,从事金属凝固技术研究,在应用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解决凝固控制问题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在工程应用方面,开发出大型复杂铝合金铸件反重力铸造技术与装备。近年来,又开发出复杂薄壁铝合金铸件石膏型无冒口精密铸造技术,现已应用于大运空调系统、大型航空发动机油路系统和超高速航天飞行器油箱等国防装备,获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介万奇将凝固原理应用于化合物半导体晶体生长研究,提出了晶体合成、生长及后续退火处理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方法,解决了晶体结构、成分与缺陷控制的难题,开发出辐射探测器级CZT晶体等多种Ⅱ-Ⅵ族化合物晶体制备技术。晶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获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三、科学管理,开拓创新
除了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外,介万奇在学科和平台建设以及管理方面,也做出了令人赞叹的业绩,尤其是在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期间,展示出了他独特的管理才能。

1996年以前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专业单一,研究内容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招生、就业也面临诸多问题。1996年学校决定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破格任命年仅37岁的介万奇担任学院院长,介万奇不负学校领导的重托,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上任伊始,就把拓宽专业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学院3位院士和近20位博士生导师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学院的大力发展,使学院走上了工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并建设了材料学和材料加工2个国家重点学科,使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科在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

四、响应时代号召,积极投入双创洪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研的号召下,介万奇还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介万奇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制定了“顶天立地”的思路,就是“要不上书架,要不上货架”。以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新型辐射材料与器件技术为基础,在西北工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组建了国内唯一的探测器级CZT晶体生产企业-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垄断,提升了国产核与辐射仪器的核心竞争力。

介万奇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以德立身、立身以执教,这不仅仅是介万奇教授的人生信念,更是一位朴实而又严谨的科研教育工作者的人生目标。
三尺讲台,无数莘莘学子,见证了介万奇教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一盏台灯,众多科研成果,渗透着介万奇教授执着研究,刻苦攻关的职业精神。
寒来暑往,撒下心血点点;春华秋实,拳拳赤诚一片。这正是介万奇教授从开始从事教育事业直到今天的真实写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介万奇教授在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时,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因为他把真情给了他的学生,把真爱给了材料研究,把青春奉献给了平凡而光荣的教育事业。
(审稿:孙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