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0月20日电 (陈从军 鲁卫平)“备课充分,教学组织有序,课堂互动频繁,学习氛围好,吸引力和感召力强;使用二维码签到,管理方式新颖,学生到课率和抬头率高……”10月12日下午,陕西省高校教工委副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深入西北工业大学思政理论课课堂听课时,对授课教师李鹏如此评价。
他有态度,努力种好“责任田”
李鹏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主要为本科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自2014年进校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孜孜不倦,牢记“以学生为根”的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课堂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课堂反馈作为第一信号,把学生满意程度作为检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第一标准。虽然执教才3年多时间,却赢得了学生的普遍喜欢和一致好评。“李鹏老师的课风趣幽默,他能把理论知识用鲜活的语言和丰富的形式讲授出来,寓教于乐,我们都非常喜欢他的教学课堂。”学生施佳贝这样评价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一堂课,要让每一个学生能从中受益,并非易事儿。李鹏为了把课讲到学生心坎儿上,课前充分备课,尽可能的搜集教学素材。95后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具备新的特点,加上新的理论创新不断涌现,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接受新的事物。他表示:“即使已经对理论知识熟记于心,每次上课前仍需要进行再备课,因为我每一次的授课对象不一样。”
问需于学生,问计于学生,这是李鹏备好课的独门诀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救中国?”这些原汁原味的问题是学生们在听课后的真实想法。为了把课程备好、备扎实,他从学生“需求侧”着手,做好“供给侧”改革。利用助教系统把学生们的疑问和迷惑全部收集上来,进行分类整理,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如今,这个问题库已经有三百个问题了,还在继续“扩容”。
他有方法,坚决守好“一段渠”
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是李鹏上课的风格。如何上好思政课,他总结了三点体会:真情实感、立德树人、关注学生。“李鹏老师是真正带着感情讲课的”,常有学生这么评价他。“思政课的内容是严肃的,但他要在形式上灵活”“理论课要把历史教育、国情认知与理论讲授结合起来。”这些话他不仅挂在嘴边,更是做在实处。他看来,过去的授课形式“太规矩”,会影响教学效果。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他所在的教学团队从教材中提炼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和可能存在的疑点作为教学的家重点,通过讲问题,讲清楚现象背后的理论,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主渠道,不断优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李鹏所在的教学团队大胆创新,开发了一套智能助教系统,让课堂“活”起来了。这套助教系统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形式,师生之间“点对点”的良性互动也蔚然成风。在他看来,使用智能助教系统的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在用手机时不再是刷微博和朋友圈,也可以上思政课,回答问题,深入交流。李鹏坦言,“以前我们上课不允许学生用手机,信息时代到来了,我们也要顺利潮流,转变观念,过去是‘堵’,现在的‘疏’,现在上《概论》课,学生必须带着手机”。
把理论性与知识性、学术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李鹏也酝酿起自己的“秘籍”。课间讲一段评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思政课“亲”起来。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搭准学生的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授课是李鹏上课的最大特点。不时地运用表情包、流行用语与学生进行互动,他的课学生评教满意度高。
戮力同心,筑牢课堂“主阵地”
新时期,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如何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曾经,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思政教师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不断努力和尝试下,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学生愿意来,来了愿意听。”这是思政课堂的真实写照。
将理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授课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思政教师,不能只讲“老话”,要结合95后学生需求和特点讲“新话”,引领当代大学生跟党走。党的十九大刚刚开幕,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就忙起来了,开始梳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通过集体研讨、案例教学、相互观摩等方式,把党的十九大重大知识点融入课堂,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水平,2015年12月,西工大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签署协议,共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创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打造师资共享、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三个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学院在全省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工大思政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李鹏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众多优秀教师中的一员,这些优秀教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传承者、践行者,时刻履行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