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0月25日电 日前,学校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国际合作处与人事处举行第二组EMI外派牛津大学教师经验交报告会。第二组分享报告会主题是《新型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于 EMI培训的思考》。
本次我校派往牛津大学15人,分成4组,此次进行交流的是余晓京、张娟和张晶老师。参加交流分享的主要有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辉、2018年报名参加EMI人员、2017年秋季新入职教师研习人员等。
本次经验交流会旨在促进教师的英文授课能力,提升英文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EMI是经学校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国际合作处与人事处与英国牛津大学协商,正式启动的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牛津大学英文媒介教学培训项目(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简称EMI项目)。
牛津大学EMI项目以英语作为交流媒介,对专业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管理、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为期2周的系统培训,目的在于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英语水平,并为参训教师颁发结业证书。派往牛津大学学习归来的老师,分享了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的的个人学习经历和先进交流经验,这对我校的全英文授课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与意义。

第二组EMI经验交流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开始
动力与能源学院的余晓京博士主要围绕新型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思考,总结了自己在牛津大学EMI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全英文授课国内国外的看法。余晓京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相应问题:你了解有哪些新型教育技术?在慕课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哪些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紧接着她详细讲解了微助教的相关知识,这为我们的新型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学习的方向。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的张娟博士,对传统教学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雨课堂、MOOC(基于碎片化的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技术,进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并带动现场老师拿出自己的手机参与其中,调动了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张晶表示,此次分享主要结合自己在牛津大学的EMI课程体会,讨论各种新型教育技术,如雨课堂、微助教、Kahoot等在互动课堂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在新型教育技术下教师主体地位的变化及应对。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对我校的全英文授课组织开展有很好的借鉴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