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文化育人】材料学院:让“开放、自由、笃实、精进”为特色的学院文化焕发新彩
发布时间:2018-01-03 08:47:27 点击数: 来源:材料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1月3日电廖莎莎 杨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材料学院党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学院光辉历史和学科发展现状,结合时代特点,构建材料学院文化品牌体系,打造学院文化建设新载体,促进学科建设、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创新协调发展,引领文化育人新实践。

学院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确立了学院文化建设目标和建设途径,以“殿堂文化、书香文化、咖啡文化、校友文化”为载体,建设“开放、自由、笃实、精进”的特色学院文化,构筑材料精神、材料价值、材料力量,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讲好材料人故事,为学院“双一流”建设内涵提升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凝心聚力 激发“精气神”

学院党委全力打造团结进取的党政领导班子,抓改革,谋发展,为全院师生带了好头。教工、学生党支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规章制度上墙、主题宣传栏、红色图书角、“微党课”、志愿者活动等,发挥党建引领群建的作用,唱响主旋律,让党的主张和红色教育牢牢占据文化阵地的主导地位。学院建立了线上党建学习阵地,微信平台和工作群、学院网站等线上资源,为党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学习渠道。

推动殿堂文化——启迪科技创新 倡导笃实精进

学院大力推动以“殿堂文化”为代表的学术文化建设。每周三定期开展青年学术论坛,不定期举办灵犀学术殿堂和“材子有约”微沙龙,邀请材料方向学术专家开展讲座。同时,公字楼一楼橱窗和三楼宣传板展示大师风范和青年才俊风采,宣传身边榜样。

走过了60余年的材料专业,在风雨历程中积淀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学院积极筹备博物廊,展示西工大建校以来具有时代价值的老一辈教师留下的教材、实验仪器、教学用具、奖状、桌椅等实物,展现我校在新材料研发和加工制造能力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让师生员工通过近距离触摸实物,感受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一丝不苟的严谨与经年累月的坚持,延续与传承工大材料人质朴的校风和精神。

提倡书香文化——感受书香 放飞心灵

学院提倡“书香文化”,在公字楼每一层中厅设置了开放阅览架,配备了桌椅,放置了大量科研文献、文学、历史、政治、科技方面的书籍供免费阅读。其中,科研文献和相当一部分书籍来源于广大教师捐献的个人藏书。广大师生在书籍的海洋中尽情放飞心灵,启迪创新。

倡导咖啡文化——品味开放包容 倡导自由融合

学院倡导开放包容、自由融合的“咖啡文化”,在公字楼三楼中厅建设材料学院咖啡厅,在公字楼各层楼道公共区域设置桌椅,通过营造“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引导师生积极沟通交流,在浓郁咖啡香中享受思想碰撞带来的奇思妙想。

培育校友文化——凝结材料情怀 讲好材料人故事

60多年来,凝结着深厚材料情怀的材料学院校友奋战在国防和其他战线上,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热情关注和支持着母校和学院的发展和成长。各级校友在返校相聚再续情谊的同时,在学院设置了10个涵盖本、硕、博、教师的专项奖教学金,为学院赠送纪念牌。他们用自身的经历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材料人故事,为后来的一代代材料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加强人文关怀——提升生活品质 营造清新环境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自迁入公字楼后立即着手推进“厕所革命”,公字楼所有厕所重新装修,安装洗手台、配镜子、驱蚊灯,配坐便、手纸、擦手纸,与物业约定卫生标准。2017年,利用发展规划处修购专项支持,在厕所中安装暖水宝,告别特别是在冬天因冷水洗手造成的不适。在各楼层安装五级净化开水器,在为师生提供健康卫生饮水的同时,杜绝因室内分散烧水造成的用电隐患。

加强师德建设——发掘师德典型 彰显育人风范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彰显师德育人风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整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科技史,发掘以师昌绪、傅恒志等前辈为代表的“工大材料人”精神,组织傅恒志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传记”和“从教70年文集”为主要成果,通过口述历史、资料采集、档案收集等方式,完成傅恒志院士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工作。学院荣获西北工业大学2016-2017年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介万奇教授荣获2017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西工大走过80年的历史,伴随学校的发展,材料学院60年的办学治学史孕育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树立了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文化自信,给予了新时代材料人不断奋进和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新时代的材料人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让学院特色文化历久弥新,在材料科技的突破与进步中让材料文化焕发新彩。

(审稿:董文强)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