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2月3日电(穆扎伊提•艾比卜拉)1月18日和25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在北京和武汉召开了关于开展内地高校少数民族预科自主培养工作调研会议,50余所部属高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朱小杰在会上传达有关精神并讲话,对我校预科学生自主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我校两次应邀参加汇报交流,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张开富在北京进行经验交流发言,教育实验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管兴华在武汉进行经验交流发言,辅导员穆扎伊提·艾比卜拉一同参加会议。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从2017年起主动承担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自主培养,2017年录取预科学生69名,来自全国11个省份,12个少数民族。
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更好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和团结关键靠人才,西北工业大学应该且必须肩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我国要着眼于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学校党委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定让少数民族预科生更早更好地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让预科学生能享受与普通学生同样甚至更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将主动承担预科学生的自主培养,并且由学校教育实验学院(荣誉学院)承担培养,与学校最优秀的学生群体一起学习交流,确保预科学生在自主培养中更有资源保障、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五大平台”夯实预科学生自主培养质量
“共筑中国梦”思想教育平台。学校高度重视预科学生的思想教育,设立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开展教育与管理,由在读博士、新疆内派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进行学业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首要任务,学生学习和撰写体会比例均达100%,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增强了预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文化认同作为主线,在学生新生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宣讲,组织预科学生参加陕西少数民族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增强了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认同。以“中国梦”教育为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国防特色和西安、延安红色教育资源,举办“三航报国”、“延安精神”专题报告、翱翔名家讲堂、“丝路青年创新论坛”等活动,组织学生座谈交流,增进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通过精心开展工作,预科班69人中57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预科学生人数82.6%。经过考察,推选了40名预科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初步构建了“信念引领、文化滋养、实践锤炼”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成效初现。
“卓越个性化”教学培养平台。学校为培养区域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内地西藏班和新疆班毕业生、少数民族预科班生源的本科生,精心制定了《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坚持尊重个性发展,实施多元培养;强化通识基础,体现专业特色;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相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以民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因材施教,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实现了少数民族学生自由选课。
同时,利用教育实验学院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独特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实验学院优秀学生聚集效应,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富有成效的预科学生培养工作。依据《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精心制定预科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学生学风。制定《预科学生晚自习管理制度》,《预科学生外出请销假制度》,《预科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和《预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开展专业认同教育,与各专业学院提前对接,组织参观专业学院实验室,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开展专业介绍。班主任开展学业指导,培养预科学生的学科专业兴趣。
“共享荣光”学习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学长助力,共享荣光”本科生预科生一对一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答疑,互助晨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走进班级分享经验,组织参加教育实验学院表彰大会,树立奋斗目标;开展优秀本科生事迹宣传会、故事分享会,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线上英语单词打卡小班等形式,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为本科生预科生相互交友交心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心连心”人文关怀平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精神。学校领导和学院分别主持召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座谈会,深入课堂和宿舍,与预科学生亲切交谈,充分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实验学院开学初组织新生家长见面会,组织全体教职工与预科学生开展一对一谈话,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民族风俗保持程度、基础教育背景、与汉族学生交往程度、入学预期和职业生涯向往等情况。通过获得第一手资料,每周开展工作研讨,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化课程教育方案。学校搭建帮扶平台,切实解决学生经济困难。
“手拉手”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挖掘多民族文化荟萃校园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兴趣爱好和文体特长,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预科学生“跨年团员餐”活动,打造预科学生“石榴籽”宿舍文化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十九大精神青年说”寒假社会实践。鼓励预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加入特色学生社团,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在自主培养第一个学期,1名同学进入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决赛,9人参加学校足球队,2名代表校队参加CUBA联赛,1名参加2017年中国大学生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5名参与学校智能车基地和比赛。在学校各类文艺活动和体育赛事中,都有预科学生青春身影,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生机活力,深受师生欢迎和好评,也增强了预科学生人际交往、交流融合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教育部、工信部、省委高教工委领导下,学校党委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强化“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和高质量就业等工作。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单位”(全国仅两所高校获得)、“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集体”称号。经过一学期努力探索,预科学生自主培养开局良好,学校以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统一战线领导小组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事务办公室,挂靠党委学生工作部,设立5名事业编制的辅导员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和民族工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根据预科学生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教育培养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根”理念,完善“五大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精准管理服务能力,促进预科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养一批胜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石榴籽”。
(审稿:管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