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2月27日电(通讯员 樊文迪 记者 王凡华)日前,教育部教材局致信西北工业大学,感谢理学院教授苏克和在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中做出的积极贡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立德树人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2013、2014年先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经过260余位专家四年的努力,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标准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
感谢信中说,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是教育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后审查的重要教学文件。
苏克和教授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化学学科组的成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修订工作,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明确高中教育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核心素养可行性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克和是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主任,中国化学会会员。他主讲本科生《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和研究生《物质结构基本原理》、《第一原理方法基础》、《量子化学》等课程。
回顾自己参加修订工作的过往,苏克和至今依然觉得十分“忐忑”: “这是一项影响面广,对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深远影响的工作,自己有这个能力完成这项工作吗?”他坦言,考虑最多的问题是“责任”,这是涉及全国高中生的学习、升学与成才的大事,因此“不敢怠慢”。
作为大学教师,参加高中课程修订,他也自然融合了在大学生基础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他感触最深的是,此次修订,最大的创新和亮点是围绕 “立德树人”的方针,在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各个学科都要创新性地研制和提炼出其“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难度最大,耗时最多,同时也是反复最多的环节。我只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提一些浅见,希望对扭转当前应试教育给大学培养带来的问题起一点作用。”
在他看来,中学教材中虽然大多数都是经典内容,但也有不少内容,包括概念、定义、表述和科技进展,需要与时代同步。苏克和介绍说,前期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地提出一些建议,由修订小组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后采纳。如关于把“原子晶体”改称“共价晶体”,把分子结构“比例图”改为“空间填充图”,增加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介绍等内容。
近年来,理学院还有彭国华、刘哲、王振海等多名教师先后担任教育部高考专家组成员等,参加高考试卷命题等工作,并多次走进中小学开展讲座,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助力把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审稿:代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