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党代会 • 奋进的工大】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19-07-11 18:23:45 点击数: 来源:研究生院

西工大新闻网711日电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研究生院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术为魂、以学者为要、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围绕“多元化、创新型、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六大提升计划”,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推进分类培养模式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着力点,逐步实现发展方式向注重质量提升、类型结构向学术型与专业型协调发展、培养模式向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质量评价向“招生-培养-学位”发展质量评价全覆盖的转变,最终形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一、改革招生选拔机制,生源规模不断增加,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培养质量与产出比动态核算,建立与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学科发展及办学特色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调节机制;推进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完善招生选拔路径;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审核,调动广大导师的积极性;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设立工程博士“专项班”,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2019年研究生录取规人数4856人(其中,博士962人,硕士3894人),较2014年增长45%;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工程博士录取176人,较2014年增长了169人。2019年我校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比例为66%,较2014年增加9%,录取博士研究生中,“双一流”生源比例达到81%。

二、改革分类培养机制,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构建以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研究生公共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交叉性,促进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和校企深度合作为着力点,推进“产学研用+国防”一体化进程;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工程博士及工程硕士,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目标。

学位授予仪式

统筹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修订了“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学业管理工作细则”、“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新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任课教师管理办法”和“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过程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照专业核心课程、高水平实验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在线课程等建设模块,分类型、分层次建设研究生课程193门。

三、改革导师权责机制,研究生导师整体指导水平明显提升。

优化导师遴选办法。突出对立德树人成效、学术水平和培养条件的考核,拓宽遴选渠道,尤其对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跨转学科的导师实行直接备案制,对近三年引进人才以及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

强化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制定《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对违反师德、行为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建设“青年导师学苑”,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分享经验和交流研讨,支持青年导师走访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提升青年导师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

导师队伍指导水平稳步提升。近五年,新增研究生导师710人,截止目前,研究生导师已达20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6人,硕士生导师1107人,博、硕士生导师705人;新增省优博71篇,学会优博9篇,如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等。

优博论文颁奖

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构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牵引,构建研究生全英文课程体系和双学位联合培养体系,修订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利用国际合作研究、国际会议、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短期访学项目和国家公派项目支持,拓展研究生海外教育经历;利用海外名师、国际学术论坛与讲座、国际化试点班和全英文课程建设,营造校园国际化教育环境,增强研究生校园国际化教育体验。研究生出国(境)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人数,由2014年的320人增长到2018年的890人,增幅178%。

签约仪式

五、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构建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

2017年成立研究生院质量办,加强培养过程质量控制,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构建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质量检查督导与监管制度,强化各培养环节质量管理;加强研究培养过程质量监控,建立严格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实施分流淘汰机制;强化学位授予质量,制定不同类型学位授予标准,进一步完善博士生预答辩和答辩制度;建立学风监管和惩戒机制,引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健全校院两级督导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和学生评价体系,组织督导专家开展论文抽检和授予学位后论文评估。近五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在陕西省论文抽检过程中,无不合格情况发生。

六、以国家级专业学位实践(示范)基地建设为牵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以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构建以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实习实训、行业前沿讲座为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形成联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供需对接与资源整合;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工程博士及工程硕士,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精准服务社会需求的目标。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近五年,以国家级专业学位实践(示范)基地建设为牵引,建设形成“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校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80余个;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强化案例教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水平,累计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案例库82项。

七、搭建一流的创新与交流平台,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打造多元化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支持研究生开展各类学术竞赛和实践创新活动,鼓励研究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以“三基金一奖励”为依托,将创新教育融入课题研究、实践实习、论文等各培养环节;加大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和工信部研究生创新基地投入与建设,形成集公共课程实验、竞赛、科技制作等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实践体系;为研究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积极鼓励研究生从事“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我提升、自主创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打造高水平研究生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研究生科研成果突出。一流研究氛围的营造及创新激励机制的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成为学校科技创新中坚力量。近五年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9007篇,其中被SCI检索6606篇,论文发表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2名博士生在《Science》同一期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我校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参加国家重点/重大项目、973、863等项目达7000余项(占全校科研项目比例达80%以上),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98项。

研究生创新教育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以来,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000余项,参与各类研究生竞赛的人数达10000余人。研究生“微小卫星”创新团队获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以及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自主水下航行器创新团队研制的50公斤级微小型自主水下航行器在央视《新闻联播》等多个频道专题报道,并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在读博士生微孚智能CEO何伟及陕西欧卡科技CEO朱健楠分别入选2017及2018年度“福布斯亚洲地区30岁以下30位精英”。

“翱翔系列微小卫星” 团队获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八、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获评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四项。

通过专项基金支持、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氛围,提升理论研究水平。2016年和2018年共立项校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43项;深入总结和探讨研究生教育重要经验和规律,积极筹划、组织和申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2018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6年和2018年各1项,一等奖全国仅9项);2017年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

国家奖参与者

目前,学校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研究生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培育未来杰出学者、行业领军人才和社会精英,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稿:殷小玮)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