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我校3项成果获2019年度教育部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9-12-25 10:49:27 点击数: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西工大新闻网1225日电谷亚旭 高莹)12月20日,2019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报告。会上为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简称教育部奖)获奖项目颁奖。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王震副院长代表学校参加领奖。

教育部奖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学奖,主要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2019年度全国315项(人)获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40项、二等奖80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7项、二等奖2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86项(含科普类1项),青年科学奖10人。

我校共3项成果获2019年度教育部一等奖,获奖数量及质量为历年最高,一等奖数量位居工信部所属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其中,材料学院刘峰教授项目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材料学院梅辉教授、机电学院汪焰恩教授项目分别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材料学院刘峰教授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为“金属材料非平衡相变的热-动力学协同效应与调控”,获奖完成人分别为:刘峰,陈豫增,杨长林,宋韶杰,陈正,王慷。

由于非平衡凝固技术快速发展,金属热加工相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呈高度关联,使得传统理论无法有效应对此类相变的机理描述和过程控制。项目团队提出了热-动力学协同作用的新理念,发现了复杂体系相变规律和组织形成机制,相关发现可更准确的描述相变机理及组织形成;突破了基于相变调控的关键技术,可更准确的控制相变过程。学术观点被NATURE、PNAS等顶级期刊广泛引用。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7人。

材料学院梅辉教授主持完成的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缺陷控制的强韧化新技术”,获奖完成人分别为:梅辉,成来飞,张立同。

项目围绕发现缺陷、抑制缺陷、修复缺陷的强韧化共性基础问题开展研究,发明了信息学与材料学结合的缺陷智能检测技术,揭示了缺陷形成演化控制强韧性新规律;提出了多尺度增强体有序组装三维结构抑制制备缺陷的强韧化新方法;提出了环境自适应提高线性力学响应和热稳定性的服役缺陷修复方法。项目完善和发展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缺陷控制的强韧化理论,成果在航空航天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机电学院汪焰恩教授主持完成的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为“可发育生物陶瓷仿生骨精准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奖完成人分别为:汪焰恩,卢婷利,魏庆华,丁坦,李亚东,李欣培。

项目从仿生骨的材料、设计、成形工艺、成型设备等方面对可发育生物陶瓷仿生骨三维精准制造工艺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突破了生物陶瓷骨“常温制造、强韧兼顾、精准诱导”等技术瓶颈,发明了一种可发育生物陶瓷仿生骨的精准制造技术及装备,成功实现了人工骨的仿生和可发育功能。近三年累计销售额约1.26亿元,促进了我国人工骨产品及制备工艺的自主创新。

(审稿:符新伟)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